
亿纬锂能,正在与宁德时代掰手腕。
在动力电池领域失去先机的亿纬锂能,正在通过储能电池产能的领先,将劣势扭转回来。
在经历了2020年至2023年平均80%的营收增长后,亿纬锂能在2024年陷入了营收停滞。
而正当市场认为亿纬锂能将在营收泥潭中挣扎许久之时,公司却在2025年上半年以30.1%的增速强势归来,收获281.1亿元的收入。
按照电池行业营收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的特质,亿纬锂能2025年下半年的营业收入或许可以冲击300亿大关,全年收入更是瞄准了550亿。
“锂电全能王”
亿纬锂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落后”,只是相对而言。
由于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内无可撼动的王者地位,显得亿纬锂能、盛弘股份、国轩高科等第二、第三梯队的厂商们总是“差点意思”。
但从技术角度而言,亿纬锂能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足够强大了。
首先,公司是中国首家量产并供应大圆柱动力电池的公司,大圆柱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超过六万台且运行稳定良好,单车最长行驶距离已经超过了23万公里。
根据市场数据,亿纬锂能2024年大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并且根据公司年报的叙述,亿纬锂能已经成为某国际头部车企下一代电动车型的首发电池供应商。
面对着比亚迪与宁德时代呈数量级的收入碾压,第二梯队的中型厂商们纷纷选择通过提高对单一市场渗透度以及拓展周边市场等方式谋求发展。
在这其中,亿纬锂能通过储能业务完成业绩的弯道超车,在我国动力锂电池第二梯队的企业中脱颖而出。
2025年上半年,亿纬锂能储能电池营收占比达到36.56%,动力电池营收电池业务占比则上升至45.25%;从实际金额来看,二者的差距仅有25亿元左右。
更进一步,2024年亿纬锂能凭借11%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第二位,仅次于宁德时代(54%)。
亿纬锂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已形成完备的技术与产品线布局,说是“锂电全能王”也不为过。
从技术路线来看,亿纬锂能拥有磷酸铁锂、三元锂离子等动力电池技术,以及钴酸锂、锂二氧化锰、锂亚硫酰氯等消费级、工业级电池选型。
具体来说,上述电池选型可以在可穿戴设备、手机、家用电器、无人机、乘用车等热门领域应用,奠定了亿纬锂能并不局限的市场布局。
研究机构预测,2025-2028年全球储能新增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15%以上,中国市场受电力改革驱动稳健增长,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由于我国的基础劳动力成本越发高涨,我国大批制造业企业开始将产能迁往海外,在这样的背景下,亿纬锂能开始了以“技术迭代+全链协同+海外扩张”三轴驱动的发展战略。
技术迭代、全链协同我们在前文已经讲过,在海外扩张方面,亿纬锂能采用的是CLS模式(合作许可证服务),构建了“产品输出+技术授权+合作研发+服务支持”全方位立体输出的全球化竞争逻辑。
简单来说,CLS将电池企业单纯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向外输出技术服务、管理经验、产能安排。
与CLS相对的,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LRS模式(许可忠诚度服务)。
LRS模式中,宁德时代负责建设电池产线、搭建供应链、调试产线设备和管理制造流程,工厂资本开支则全部由车企承担,宁德时代不在合作工厂占有股份,而是收取专利授权费和服务费。
2025年上半年,亿纬锂能首个落地项目ACT公司(美)按计划推进产能建设,助力北美商用车市场加快电动化。
除美洲之外,公司欧洲的CLS项目第一阶段项目指标已高效完成,显著缩短了合作工厂的设备调试周期,设备运行稳定,为后续量产铺平了道路;国内CLS合作工厂陆续实现满产满销,协同满足下游客户持续增长的交付需求。
CLS模式让公司从电池制造商转变为能源解决方案的规则制定者,随着北美、欧洲及其他项目的持续落地,这一模式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