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块钱,能干什么?
在物价普涨的时代,9块钱可能买不到一顿午餐,甚至无法支付一个城市打车的起步价,但你却可以在春秋航空买到一张机票。
在2023年11月份,春秋航空曾推出过特价机票,旅客仅用9块钱就能够购买国内直飞韩国济州岛(不包含税费及其他开支)的机票。
因此很多人锐评春秋航空是“空中绿皮火车”、“航空界的拼多多”,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看似最“廉价”的航司,其实赚得最多。
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实现营收103.04亿元、净利润11.69亿元,远超同为民营上市航司的吉祥航空、海航控股、华夏航空,是上半年盈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
不止是今年,在刚刚结束“口罩时期”的2023年,春秋航空的净利率水平就成功突破了10%,是四大上市民航企业中首个恢复双位数净利率的。
此后的2024年、2025年公司的净利率分别为11.36%、11.34%,成功蝉联民航企业盈利第一名。
春秋航空能在众多优秀同行企业中脱颖而出,单靠9元机票是无法实现的。
一方面,运线调整灵活。
2020年至2023年,因为“口罩问题”我国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运量明显下降,国航、民航的净利润都受到了冲击。
其中国际航线占比最多的三大航——国航、南航、东航时至2025年都尚未完成扭亏;而在民航企业中,春秋航空受到的冲击算是最小的。
一个是春秋航空的国际航线主要聚焦于日韩等周边国家,客运量恢复较快,再一个是公司没有宽体机,运力、运线调整都会更高效。
受益于公司的及时调整,2020年至2023年,春秋航空的合计亏损金额为13.28亿元,远低于吉祥航空、海航控股、华夏航空。
另一方面,差异化经营。
春秋航空赚钱的点不在票价,而是在于服务费用。
以公司国际市场主要盈利支柱日本航线为例,2024年初,春秋航空曾推出“8元飞大阪”的促销活动。
这个票价看上去很诱人,但实际并不是对乘客收取的全部费用,据相关人士透露,乘客还需要支付高额税费。“税费一共分三部分,其一是日本政府规定的国际游客观光税;其二是燃油附加费;其三是机场税”。
除此之外,像毛毯、客舱餐食、托运行李额、选座服务等其他航司免费或积分获取的项目,在春秋航空中基本都需要收费。
反映到盈利结构方面,2024年春秋航空的其他业务收入毛利率高达50.69%,远超公司主营业务(航空运输业)12.04%的毛利率。
在春秋航空特殊的商业模式下,特价机票只是公司吸引客流的一种方式,等乘客上机之后,漫漫花钱路才刚刚开始。
当然,特价机票在旺季不常有,除了引流法之外,春秋航空还有一招杀手锏——降本增效。
“钱一半是赚的,一半是省的”
在2025年半年报中,春秋航空形容自己的经营模式是“两单”、“两高”和“两低”。
所谓“两单”,指的就是单一机型与单一仓位。
目前,春秋航空旗下的客机全部采用A320系列机型,统一配备CFM发动机,有效降低了飞机维修及工作人员配备成本。
此外公司的座位只设置经济舱不设置头等舱和公务舱,大大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与采用两舱布局A320机型飞机的其他航司相比,春秋航空可提供的座位数量高出10%-15%。
截至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的A320机型共有186个座位,A321neo机型共有240个座位,而中国国航、中国东航的空客A320机型座位数均为158个;中国国航的空客A321neo机型为198个座位。
相当于同一架飞机,春秋航空能比同行多卖28至42个座位。为了确保这些多出来的座位不是空座,公司又形成了“两低”模式。
“两低”指的是低销售费用和低管理费用,春秋航空票价普遍是业内最低,为了保证利润空间,公司在销售方面大多是直销。
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的电子商务直销(含OTA旗舰店)比例高达99.7%,这也使得公司当期销售费用为1.25亿元,仅有海航控股的12%、吉祥航空的29%。
同时受益于公司销售环节的利润割让,春秋航空的飞机日利用率和客座率也处于业内领先水平,这就是公司“两高”策略。
今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的飞机日利用率达到了9.74小时,远超9小时的行业平均水平;平均客座率方面,公司上半年达成了90.52%,比行业均值高出约6个百分点。
春秋航空的成功,核心在于对航空出行本质的精准回归。
它摒弃了行业默认的服务溢价思维,不再将航空产品包装成包含各类附加服务的综合体,而是牢牢锚定运输工具这一核心属性,通过极致的成本管控实现高性价比,最终精准抓住价格敏感客群的核心需求。
在“生存优先”的商业逻辑里,这种看似“抠门”的运营策略,或许不是行业内最光鲜的理想方案,却是贴合当下消费市场对产品性价比需求的务实之举。
但问题在于,当整个行业都陷入“靠低价抢市场、靠压缩成本保利润”的循环时,单纯的性价比优势终将面临瓶颈。
唯有率先跳出这一框架,重新挖掘并定义航空出行真正的“不可替代价值”,才能摆脱同质化竞争,真正握住行业未来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