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上市公司 > 正文
均胜电子,拿下150亿大单!
2025-10-6 20:52:51 作者:北京证券  次阅读 分享到:

最近,“竹竿效应”理论火出圈了。

其核心观点是,当你达到足够高的平台时,就不应该再困于“木桶效应”,而是要靠“竹竿效应”突围。

所谓竹竿效应,就是指拿着一箩筐杆子去打枣,能打到多少枣、打到什么质量的枣,全看最长的杆子。

这个理论,其实非常适用于上市公司。

在上市之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为了存活企业必须补足经营过程中的短板,提升综合实力;一旦上市,决定企业发展上限的就不再是综合能力,而是在一个领域深耕的专注度。

在上市之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为了存活必须补足经营短板、提升综合实力;可一旦上市,决定企业发展上限的就不再是“面面俱到”的综合能力,而是在单一领域深耕的专注度。

更难得的是,还有极少数企业可以在维持传统业务“长杆优势”的情况下,拓展新的长杆。

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有一家企业仅用20年便稳固了“长杆”根基,甚至还在新兴领域拓展出第二、第三根支柱。这家企业便是——均胜电子

均胜电子
安全系统+电子系统双驱

2025年9月16日,汽车零部件龙头均胜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期新获得两家头部主机厂客户的定点项目,订单总金额约为150亿元,相当于2024年营业收入的27%。

均胜电子向这两家头部客户提供的,主要是智能汽车核心控制部件——CCU及智能联网设备,来自公司的汽车电子系统业务。

均胜电子是个典型的多领域都具有“长杆优势”的企业,“第二增长曲线”汽车电子系统是公司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业务

2018年至2024年,均胜电子汽车电子系统的营业收入从92.31亿元增长到了165.99亿元,增速高达79.82%。到了2025年上半年,公司汽车电子系统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30%。

公司的传统业务是汽车安全系统,产品涵盖安全气囊、安全带等,位居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供应商

截至2024年,公司该业务板块收入达到了386.17亿元,新增订单金额高达459亿元,已然成为均胜电子最为稳固的“底盘”。

在境内资本市场中,大约有800家企业的年营收能达到100亿元以上,而均胜电子这种同时拥有不止一个“长杆”的,仅有300家左右,在资本市场占比不足10%。

均胜电子毕竟只是一家成立时间只有20年的公司,为什么能脱颖而出站上资本市场的“金字塔尖”?

秘诀在于,“借力打力”。

均胜电子几乎对每个领域的探索都来自于收购。2009年至2019年十年时间中,公司共收购了7家企业和日本高田、延锋百利得的部分资产,主要分布在汽车安全、汽车电子和工业机器人领域。

均胜电子有这样的布局并不稀奇。近几年,全球汽车消费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像安全气囊、安全带等传统业务的发展空间有限,均胜电子的汽车安全业务收入也出现了下滑趋势。

2018年至2024年,均胜电子的汽车安全系统收入从428.8亿元下滑至386亿元, 足足缩减了42.8亿元,毛利率也从15.70%调整至14.81%。

在整个汽车行业下游需求衰退的大环境下,2025年初均胜电子董事长王建峰喊出“再创业,创新前行”的战略口号,决定要将公司发展成“汽车+机器人Tier1”

2025年2月,均胜电子发布其自主研发的嗅觉传感器,4月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宁波均胜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到了今年8月,英伟达发布新一代Jetson Thor芯片后,均胜电子迅速响应,推出了基于Jetson AGX Orin等高性能芯片的机器人全域控制器。

可以说,在机器人领域,均胜电子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布局新赛道所需要的资金,公司准备好了吗?

均胜电子“汽车 + 机器人Tier1”的定位,本质上是踩准了智能产业融合的发展节拍,其布局绝非简单的业务延伸。

公司一边稳定汽车安全与电子业务的经营,为研发投入提供支撑;一边在机器人零部件赛道抢占先机。

这种策略既顺应了汽车智能化与机器人商业化的双重浪潮,也契合了政策与资本对硬科技融合领域的重点倾斜方向。

尽管商誉与负债等挑战仍在,但均胜电子的探索已勾勒出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科技平台转型的可行路径。

未来均胜电子的商业价值不仅在于新业务的营收增长,更在于其能否通过技术协同与生态构建,成为手握汽车安全、汽车电子、机器人三大“长杆优势”的少数企业。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


相关内容:
600699均胜电子目录600699均胜电子均胜电子是做什么的汽车电子概念股有哪些均胜电子什...
2024-6-15 0:34:04
600699均胜电子:智能驾驶领域的佼佼者||||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驾驶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
2023-12-16 20:29:01
栏目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2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