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机器人与金属新材料的结合,正成为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的重要交汇点。
人形机器人需要在轻量化、强度、导电导热、耐磨和抗腐蚀等方面实现综合平衡,这对材料性能提出极高要求。
传统钢铁和铝合金已难以满足复杂工况需求,而钛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铝合金、铜合金以及新型复合金属材料正成为关键突破方向。
例如,钛合金兼具高强度与轻重量,适合机器人关节结构;铜及其合金具备优异导电性能,应用于精密电机与感应系统;镍、钴、锂等能源金属则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持久续航。
同时,金属3D打印、粉末冶金等先进制造工艺的应用,使机器人零部件的定制化、轻量化生产成为可能。
未来,随着新型金属材料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将实现更高灵活性、更低能耗和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金属新材料不仅是机器人“骨骼”的基础,更是推动其智能化、实用化与产业化的核心动力。
本文整理了金属新材料和人形机器人双概念的5家上市公司,供大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第五名:宁波韵升 主要亮点。 作为全球领先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商,公司具备全流程自主研发能力,年产能2.1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及智能家电。其低重稀土磁体通过AI优化实现轻量化设计,用量减30%、磁通效率超95%,并通过回收工艺降低原料成本约40%。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其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已进入国内量产供应,适配伺服电机高精度运动控制与高效能源利用,产品通过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认证,具备技术可靠性和市场先发优势。 业绩情况。2025年中报归母净利润1.0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79.8%。 第四名:天和磁材 主要亮点。 公司掌握多元成分调控、晶粒细化及晶界扩散等核心技术,部分设备实现进口替代,生产效率和质量领先。全产业链覆盖稀土原料、毛坯、加工及表面处理,确保产品稳定性与成本优势。烧结钕铁硼、烧结钐钴等高性能磁材耐腐蚀、磁性能高,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及节能家电。人形机器人方面,公司首获特斯拉Optimus电机认证,产品应用于空心杯与无框力矩电机,精密制造能力突出,超薄磁片良品率达95%,为高精度、小型化机器人关节提供可靠磁材支撑。 业绩情况。2025年中报归母净利润534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 第三名:正海磁材 主要亮点。 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总产能达3万吨/年,产量稳居行业前列。公司掌握ZHOFP无氧工艺、TOPS晶粒优化和THRED重稀土扩散等核心技术,减少重稀土用量30%-50%,提升磁性能并降低成本。汽车用磁材产量占比67.9%,覆盖特斯拉、大众、宝马等头部客户。人形机器人方面,其磁材与空心杯及无框力矩电机高度匹配,矫顽力突破30koe,已向优必选、波士顿动力小批量供货,并布局超轻稀土磁体技术,为关节电机及微型电机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 业绩情况。2025年中报归母净利润1.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4.3%。 第二名:英思特 主要亮点。 英思特在金属新材料和人形机器人领域优势明显:公司专注稀土永磁材料,拥有多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精密加工技术领先,“超薄磁瓦成型工艺”将厚度压缩至0.3mm,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并与苹果、华为等建立合作。供应链稳健,氧化镨钕成本低,保障成本优势。人形机器人方面,其高性能稀土磁材适配关节电机、减速器及灵巧手,高功率密度散热模块延长寿命3倍,已进入优必选、小米CyberOne等供应链,业务正加速量产验证,市场前景可期。 业绩情况。2025年中报归母净利润769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8.3%。 第一名:金力永磁 主要亮点。 公司掌握晶界渗透等六大核心技术,可减少中重稀土用量50%-70%,降低成本同时保持高性能。产能持续扩张,2024年底磁材毛坯产能达3.8万吨,计划2027年升至6万吨,并通过稀土回收体系提升原料自给率。人形机器人方面,其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适配伺服电机,具备高磁能积、轻量化和稳定性优势,已向国际知名科技公司小批量交付,并与特斯拉等合作切入供应链,计划在墨西哥建设年产100万台/套磁组件生产线,强化全球市场布局。 业绩情况。2025年中报归母净利润3.0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