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受万亿国债利好刺激,沪指、深成指早盘一度涨逾1%,随后震荡回落,上证指数收涨0.4%报2974.11点,深证成指涨0.47%报9528.31点,创业板指跌0.9%报1863.8点。量能方面,两市成交情绪回暖,成交额达8744.3亿元,北向资金实际净卖出12.95亿元。盘面上,受消息面提振,大基建、水利相关的建材、钢铁等顺周期板块领涨。
上涨原因分析: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国债、提高政府赤字率或体现出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思路,一定程度提振市场情绪。
据新华社消息,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对此回应称,此次增加发行国债的主要目标是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朱忠明表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这次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虽然赤字率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
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此次四季度调整预算,或显示出明年财政可能更加前置发力,对经济进一步转暖构成利好,也有效提振市场情绪,顺周期相关板块回暖较多。
此时增发2023年国债、提高政府赤字率或体现出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思路。根据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前三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长分别为4.5%、6.3%、4.9%,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4.6%、3.3%、4.4%。四季度低基数背景下,完成全年GDP目标值的压力较小。此时增发国债,或体现出政策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后续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配合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