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24届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工业协会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与会专家表示,亚太地区已成为未来全球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市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将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也是全球能源消费最为强劲的地区。”2022-2023亚太电协主席、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在大会致辞中表示。
过去20年,亚太地区电力需求增长200%,2021年电力需求上升至全球总需求的近一半,发电装机容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达到38.92亿千瓦,占全球发电装机总量的47.5%,已成为未来全球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市场。
辛保安认为,亚太地区应当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着力点,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促进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配置广域化、能源创新融合化、能源业态数智化,共同推动亚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度超过40%,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支持特高压输电、水电等一大批能源转型项目建成落地,依托新能源产业促进全球绿色转型。
“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看电建。”中国电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老挝南欧江流域7座梯级水电站已成为镶嵌在老挝大地上的七颗“明珠”。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境外全产业链一体化投建的水电项目,项目总装机1272兆瓦,占老挝全国电力总装机的39%。
最近十年,中国电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承建水电项目已达到112个,总签约合同金额超过160亿美元,总装机容量超过34000兆瓦。截至目前,中国电建控股境外新能源投资项目27个,总投资740亿元,境外控股电力装机6.4吉瓦,已成为越南、巴基斯坦、泰国等国最大的新能源电力承包商,有力推动了我国新能源产业“走出去”和优势产能国际竞争合作。
专家认为,“双碳”目标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为我国加快推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抓手。
黄学农表示,我国将着力增强清洁能源供给,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增强清洁能源大范围配置和就地消纳能力。
辛保安认为,要聚焦高端电力装备、柔性输电、新型电网等重点领域,加大跨行业、跨学科、跨国界联合攻关力度,促进技术转移共享。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表示,要大力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持续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和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等降碳技术的应用,建立容量机制和备用辅助服务,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智慧能源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氢能制储运技术攻关。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认为,电能是新能源高比例转化、大规模外送消纳的便捷方式,电能替代是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提升终端能源清洁化水平的优先选择。要加快交通运输、工业、建筑等领域的电气化进程,促进能源消费体系全面升级和方式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