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特色估值主线持续升温下,“中字头”股票一路狂飙。年初至今,三桶油和三大运营商一骑绝尘,股价迭创阶段或历史新高。大象起舞,正带动国企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
A股市场上,国企上市公司已接近1400家,总市值占A股比重超过45%。但长期以来,国企被投资者冠以“效率低”、“成长慢”等标签,估值长期处于民企之下。那么,如果撇开以大型国企为主导的金融、能源等垄断性行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企和民企的真实估值差异如何?这一差异究竟是基本面差异的客观呈现,还是长期形成的投资偏见?
A股国企和民企估值分化,并不仅仅体现在特定的国企垄断性行业。记者选取了基础化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汽车、电子、有色等十个热门行业,将其国企与民企的估值差异进行了对比。数据显示,在这些公司数量众多、竞争性强、国企民企均占有一定话语权、关注度高的热门行业中,民企几乎均享有不同程度的估值优势。
例如,在估值差异最明显的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板块,民企上市公司市盈率中位数为27.2倍,相较于国企上市公司13倍市盈率,已经翻番;在基础化工行业中,民企的市盈率接近国企的1.5倍;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汽车行业,民企的市盈率均比国企高出20%左右。
动态来看,过去10年中,上述十大行业国企和民企的市盈率差异经历了“扩大——收敛——再扩大”的过程。
2015年牛市结束后,市场整体回调,十大行业国企和民企的估值差迅速缩小,2016年至2020年期间,叠加去杠杆、价值投资回归、国企改革等多重市场因素,国企和民企的市盈率中位数相差均维持在5%以内。
这一趋势直到2021年被再次打破并持续至今。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响,国企估值逐渐走低,但民企估值仍小幅上扬。当前,十大行业的民企上市公司市盈率中位数约为32.26倍,高出国企上市公司32%。
顺应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要求,未来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不仅体现在财务质量上,也体现在上市公司在股东回报、投资者关系、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各领域的建设。而在这些领域,国企相对民企表现出更多先发优势。
分红方面,国企普遍更为慷慨,体现出国企具有更强的投资者回馈意愿。A股上市公司中,近三年国企分红总额占净利润总额为23.4%,高出民企5.54个百分点。2021年国企上市公司股息率中位数为1.32%,高出民企0.29个百分点。
国企同样成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担当。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报告,2021年度共有1366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其中国有企业发布报告最为积极,共有613家披露,披露率47.37%,民企共有561家公司披露,披露率仅有19.98%。
综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政策倡导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背景下,国企与民企在估值上呈现的差异已与两者基本面状况及公司治理走势出现背离。
当前,国企各项财务指标与民企的差距不断缩小,国企在股东回报、社会责任方面表现更是做出表率,这为国企估值中枢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逻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