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9日,权图酱酒工作室发布的《2022-2023中国酱酒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酱酒产量约70万千升,同比增长16.7%,约占我国白酒总产量671万千升的10%;实现销售收入2100亿元,同比增长10.5%,约占我国白酒总销售收入的32%;实现利润约870亿元,同比增长11.5%,约占我国白酒总利润的40%。
换言之,去年酱酒仅以全行业1成的产能,收获了全行业3成的收入和近4成的利润。
在酱酒企业看来,这种上升趋势还远没有结束。朱伟在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迎新年会上表示,“在茅台的带动之下,酱香酒未来持续向上发展,甚至将来成为白酒行业的第一品类,这种可能性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酱酒是目前我国白酒产业战略级机会,现在所有酱酒企业都看到了这个机会。”张权图介绍,“基于酱酒五年生产周期的特点,主流酱酒企业必须提前下注,进行产能储备。”
根据《2022-2023中国酱酒产业报告》统计,2022年-2023年生产季,前20家酱酒企业投产共计超过50万吨,其中茅台、郎酒、习酒投产均超过5万吨,有16家年投产超过1万吨。
从中长期规划产能来看,除了四川的郎酒可一较高下外,未来酱酒年产能排在前列的以贵州企业居多——茅台集团已确立要实现“两个10万吨”年产能目标;珍酒、习酒正在技术改造,年产能都将达到10万吨;金沙酒业、安酒、国台酒的规划年产能都将达到或超过5万吨。仅此6家贵州企业,未来酱酒年产能就要超过50万吨。
权图酱酒工作室预计,2030年前,中国酱酒整体产能会突破100万吨。
但在前两年迅速提产提价后,2022年很多酱酒产品已出现了价格倒挂,对渠道经销商形成巨大压力。北京正一堂咨询公司总经理丁永征认为,2023年酱酒进入下半场,将面临品类战、用户战、城市战、品牌战四大难题。
事实上,酱酒更高的生产门槛、更长的回报周期,对投身其中的各路资本也构成了更高要求,尤其在当下A股上市通道暂被关闭的情况下,实力和耐力兼具的大产业资本才更有可能胜出。
张权图认为,未来要进入酱酒市场前十强企业才能真正解除生存之忧,其门槛是年产能2万千升、营收50亿元。进入酱酒市场头部行列的门槛更高:年产能5万千升、营收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