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0月底以来,行情类似于2019年初,即牛市第一波上涨分三小段,价值、成长轮番表现后,或普涨收尾。从资金面看,借鉴2019年初牛市初期第一波上涨,随着本轮上涨行情的展开,后续内资有望接力。
借鉴历史,这次牛市第一波上涨未完,最近2周是小休整。参照2019年牛市第一波上涨的节奏,还有第三小段上涨。在基本面数据回升和资金面内资流入两大因素驱动下,第三小段上涨有望逐渐展开。
展望后市,短期行业或均衡,着眼全年成长更强,尤其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TMT、新能源等结构性亮点、医药。具体到TMT中,通信方面,建议关注通信芯片、运营商、工业互联网等;计算机方面,建议关注人工智能、信创等;电子方面,建议关注半导体、新型显示。
1月社融迎开门红,企业中长贷仍为主要发力点,居民部门风险偏好仍需进一步恢复。当前地产数据基本恢复至往年季节性水平,但若想促使市场进一步交易地产链,或需至3月旺季出现明显同比增长。若地产数据未能如期验证,则市场或将首先对“内需弱复苏”重新定价调整、后进入新一轮“政策博弈→数据验证”交易。
地产或是市场目前最大的左侧交易。从地产周期本身规律及地产政策主要矛盾考虑,可关注具备后周期消费、ToC属性、估值与机构仓位相对低位且与内需较为相关的板块,如白电、小家电及消费建材、家具板块中C端业绩占比较高的企业等。
中观层面,结合景气度和股价、估值、基金仓位匹配度筛选,2月推荐投资者关注医药、计算机、电子、传媒、非银。外围风险反复下,恒生科技或进入阶段性小逆风期,但其长期逻辑不变,逢跌可适当补仓。此外,可关注近期呈现热点扩散的主题。
2月10日,央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其中新增贷款4.9万亿取得“开门红”。在经济复苏强度被进一步确认、或政策进一步放松的信号出现前,市场仍是阿尔法为主的结构性行情,成长风格依然占优。
资金层面,外资流入边际放缓,与此同时国内公募、私募等机构资金尚未“接棒”入场,阶段性市场重新回到存量博弈的状态,加剧行情的结构化。此外,从股权风险溢价的维度,上证综指已从去年11月的历史高位修复至均值附近。
展望后市,一方面,建议投资者阶段性寻找成长中的低位补涨机会,如储能、传媒、军工、电力等;中期继续沿高弹性与高增速两条线索布局,如高弹性相关的信创、创新药、半导体、消费电子、5G,以及高增长相关的风电、光伏、汽车零部件。另一方面,战略性看多2023年中国复苏、人民币升值的全年宏观主线驱动下,“大炼化”、有色金属、造纸等周期板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