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北向资金总流入量定格在900.2亿元,这仅是2021年近4000亿元北向资金流量的1/4不到。不过,去年四季度以来流入量显著加速,光是12月就贡献了350亿元,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是催化剂。
随着中国宣布从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消费复苏的预期正不断提升。2023年,国际资金的流入是否会继续提速?资金配置的路线图又将是什么样的?
日前,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表示,美联储快速加息的进程已经进入后期,强美元大幅升值的阶段也已经过去,这对新兴市场是有利的,2022年的持续加息、强美元导致风险情绪下降、资金流出新兴市场,2023年资金可能回流新兴市场。同时,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会使国际投资者在其他领域寻找投资机会。
“我们判断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尤其是在二季度之后复苏更趋明显,北向资金的流入量有可能会较2022年增加,外资有望成为全年额外的流动性亮点。”高挺称。
一般而言,在美国经济出现温和衰退但非深度衰退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往往将从资金流中受益。先锋领航(Vanguard)方面对记者表示,美国经济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年增长率为2.9%,高于美国经济分析局2.6%的首次预估。先锋领航预计,美国经济将在2023年保持一定的增长,增幅约为0.25%,但经济衰退将在年中左右出现,届时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将高于核心通胀率。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高达90%。
相比之下,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颇高,多数国际投行给出了5%以上的GDP增速预测,全球资金也可能从估值更低、增速相对更高、货币政策仍具支持性的中国市场寻求机会。
先锋领航认为,彻底摆脱疫情影响还将面临一定挑战,但中国旨在通过放宽疫情防控措施、促进疫苗和药品研发、改善医院设施等手段重新开放经济,预计短期内中国央行仍将采取不同于全球趋势的货币政策措施,继续适度放松流动性并进行降息。
先锋领航资本市场模型(VCMM)对十年期回报率的预测显示,就股票类回报率预测区间而言,中国股票为7.4%-9.4%,中国以外全球股票(未对冲)为5.7%-7.7%。
各大机构都纷纷表示超配中国,这种立场也将体现在2023年的北向资金流入上。2022年以来,高盛维持超配A股和港股。相反,对于2022年备受国际投资者追捧的东南亚股市,高盛目前已调至低配,不乏机构认为当前印度估值已经偏贵。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此前对记者表示,不管是主动型投资者还是对冲型,此前中国股市的仓位都偏低,进一步降仓空间有限。
尽管疫情冲击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参照海外经验,短暂冲击过后,疫情后复苏的概率几乎是100%。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表示,2023年国内消费将起到引领复苏的作用。
该机构对2023年中国零售额同比增长的预测为6.8%,比彭博预测的6.3%高出0.5个百分点。周浩解释称,抑制消费的冰山正在融化:首先,供给侧的复苏将有助于降低失业率,虽然过程缓慢,但趋势是确定的;其次,抑制高收入群体消费的财富缩水预期已经开始逆转,居民杠杆率的拐点可能已经到来;再次,过去三年积累的预防性储蓄可能会在大流行后的复苏过程中释放出来。
据记者观察,这一预测超出了市场预期,各界对消费复苏的后劲多持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