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证券新闻 > 正文
零容忍“靶向”发力 精准出清渐入常态
2022-12-29 11:50:22 作者:jincvip  次阅读 分享到:

2022年,作为最具威慑效果的退市指标,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这一记“重拳”不断挥向违法违规的公司。

据上证报记者统计,2022年已有包括*ST凯乐、*ST泽达、*ST紫晶、*ST金洲、*ST计通在内的5家A股公司提示了因财务数据等造假可能触及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从2014年到2019年,重大违法退市仅出现博元投资、欣泰电气、长生生物3例。”在业内人士看来,2022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案例增多,也凸显出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者“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

最新提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的是*ST凯乐。*ST凯乐在12月2日晚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根据告知书认定情况,公司2016年至2020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经测算,公司2017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有连续5年造假的“老手”,还有从上市起就精心编织谎言的“新人”。11月18日晚,来自证监会的两份监管文件,向造假者亮剑。泽达易盛、*ST紫晶于当晚公告,分别因“连续财务造假,虚增收入利润”和“涉嫌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这意味着,科创板或将出现首批退市公司。

同样因造假或将在A股“谢幕”的还有*ST金洲、*ST计通。除了信披存在重大遗漏外,两家公司虚增收入和利润的重大违法行为亦未逃过监管部门的“法眼”,查明的事实很可能触发“年报造假退市”的条件。

“新加入的‘重大财务造假退市量化指标’,连同之前的四种情形,多个维度‘锁定’证券重大违法公司。而近年来,证券稽查执法速度、力度的突飞猛进,也给重大违法退市提供了有力支撑。”上海一名证券业务律师向记者表示,伴随全面实行注册制渐行渐近,监管部门还将对存在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的公司重拳出击,从而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无论是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还是重大违法强制退市,2022年的退市执行给市场的一致印象是:退得都不冤。

长期以来,市场对退市有不同的视角和看法,有的认为要将退市数量与上市数量挂钩,要“大进大出”;有的认为退市将造成公司与股东个体利益受损,要尽量少退。在李明看来,这两种看法都不妥,对退市的评价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是否“应退尽退”。

整体来看,2022年退市的公司普遍是壳公司,很多公司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扣非净利润为负,营收规模特别小的公司,市场各方对其退市有预期和共识,真正落实了“应退尽退”。

实际上,2022年退市执行更加契合注册制的理念,从考核持续盈利能力到考核持续经营能力的转变,为特殊行业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近两年,受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有些行业的大型企业连亏3年,若按照老的退市指标,可能已触发暂停上市指标,今年是保壳的关键之年。但退市新规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即不单独考核盈亏,为此类仍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带来包容和暖意。

对于退市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张钦昱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常态化将是退市制度改革不变的主线。“我们希望看到市场化的指标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1元退市或市值退市渐入常态。”

2022年,随着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案例的增多,如何畅通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与投资者民事赔偿之间的渠道,考验市场各方的智慧。

相关内容: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已驶入高速发展之路。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
2022-12-29 11:47:57
2022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风格频频切换。截至12月28日,今年以来三大股指悉数下跌,煤炭行...
2022-12-29 11:45:34
光伏产业链正上演降价潮。记者注意到,通威太阳能12月27日公布的电池片报价大幅下降。此...
2022-12-29 11:43:04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餐饮行业逐渐升温,预制菜产业也站上风口。近日,多家上市公司...
2022-12-29 11:40:35
网游概念29日盘中强势拉升,截至发稿,中青宝涨超11%,大晟文化、中科云网涨停,天舟文化涨...
2022-12-29 11:38:44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1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