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市场新闻 > 正文
大单回购计划明显增多 带动股票价值回归
2022-11-4 10:10:31 作者:jincvip  次阅读 分享到:

自10月14日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就优化增持回购规则公开征求意见以来,上市公司掀起一轮增持回购热潮。据统计,截至11月3日记者发稿,自10月14日以来,沪深两市35家上市公司36次披露增持计划;47家公司披露回购计划,预计回购金额上限合计152.65亿元。增持回购计划数量远超去年同期。

中国银行表示,上市公司积极回应规则优化,增持回购计划密集,回购规模不断增加,彰显企业应对市场波动表现出稳定市值的信心,进一步带动股票价值回归。

据统计,截至记者11月3日发稿,10月14日至今,沪市共计24家公司披露回购预案,拟回购金额上限为93.65亿元。深市23家公司披露回购方案或提议回购公告,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59亿元。

记者注意到,近期大单回购计划明显增多。上述回购计划中,33家预计回购金额上限过亿元,占比67.35%。其中,伊利股份、恒逸石化和长城汽车3家回购金额上限均超过10亿元。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公司回购金额高说明公司对于未来发展预期的高度认可,长远来看将稳定公司生产发展,吸引市场关注度。

伊利股份和恒逸石化回购计划均显示,公司拟以不低于10亿元(含)且不超过20亿元实施回购,其中,伊利股份回购股份用于注销,恒逸石化回购股份用于后续转换公司发行的可转债。据恒逸石化最新公告,截至11月2日,本轮已经回购1.47亿元。

长城汽车已是年内发起的第二轮回购。今年7月29日至9月15日,长城汽车已经耗资3.93亿元实施回购。10月17日,公司再度发布金额上限为18亿元的回购预案,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截至11月2日,长城汽车本轮回购已经实施3.37亿元。

从47家公司的回购目的来看,超过八成为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仅部分为注销或转换可转债。

陈雳表示,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是为了实现稳定公司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双赢局面,这是在不波及原有股东的权益下,提升员工忠诚度的最有效办法。部分用于转换可转债或注销,主要体现了公司对回购股份处理模式的灵活性,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同时,注销有助于提高每股净资产,增强投资者信心。

在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推动下,近日上市公司增持计划亦翻倍增长。据统计,10月14日至今,17家沪市公司共18次披露大股东、董监高增持计划,增持金额上限为23.67亿元。深市18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持股5%以上的股东披露了增持计划。去年同期,增持计划仅披露了14次。

记者注意到,高管增持的热情高涨。上述增持计划中,计划增持的公司高管数量占比超八成,高于去年。

“公司高管作为公司的核心管理者,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情绪。一般来说,高管的持续增持体现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向市场情绪传递正面信号。”陈雳表示。

相关内容: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如火如荼,锂资源供不应求,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也成为企...
2022-11-4 10:09:03
11月2日,三明采购联盟官网发布的《关于开展三明采购联盟第八次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
2022-11-4 10:04:15
11月3日,沪指再度失守3000点。年内市场两次探底,3000点重要关口反复拉锯,在市场累加的...
2022-11-4 9:56:27
9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在经历了持续下探后又开启了强势反弹。在市场大幅波动的过程中,抄...
2022-11-4 9:53:07
众多新势力车企公布业绩后,传统车企10月成绩单也接踵而至。11月3日,比亚迪和广汽集团同...
2022-11-4 9:46:32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1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