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专精特新“小巨人”科创板首发过会。11月3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2022年第84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显示,美芯晟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芯晟”)、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日联科技”)的首发事项获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美芯晟、日联科技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入选工信部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一批第一年)、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三批第一年)。
本周以来,已有3家“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板首发过会。此前在11月1日,科创板上市委2022年第83次审议会议通过了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海诚科”)的首发申请,华海诚科同样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科创板运行三年多以来,已汇聚了超过480家的上市公司,不仅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也是注册制实施以来“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的主要集聚地。
截至10月末,共有22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分别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22%,以及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61%。
此外,23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4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产品。以上三类企业(以下并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近五成。
据统计,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逾八成公司从事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领域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并已崭露头角,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截至2022年10月31日,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市值达到2.8万亿元,平均市值超过百亿元。其中,37家公司市值在200亿元以上。
2022年前三季度,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营业绩总体稳健增长。Wind统计显示,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体实现营业收入4263.59亿元,同比增长46%,近八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家公司增幅在50%以上,57家公司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总体实现归母净利润471.83亿元,同比增长26%,近九成公司实现盈利,近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6家公司增幅在50%以上,10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
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值为14%
整体来看,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硬科技”特色明显。
这些企业普遍专注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分行业来看,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六大战略新兴行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行业相对集中,分别有83家、54家和38家。
研发对于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言至关重要。2022年第三季度,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合计263亿元,同比增长3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值为14%,赛诺医疗(688108)等47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20%。研发人员方面,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平均近三成。
分析人士指出,得益于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稳定的高水平科研队伍,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上市后,科创成色不断增强,创新成果竞相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