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市场新闻 > 正文
地热能开发“升温” 相关公司积极布局
2022-8-24 10:31:54 作者:jincvip  次阅读 分享到: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近日批复了4个地源热泵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完工后,供暖面积将新增60余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7月底,北京市地热及热泵供暖面积累计达到3700余万平方米(不含空气源热泵)。

今年上半年,各地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多地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工作安排列入其中。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地热能产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各方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力争到“十四五”末,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增加50%左右。

今年上半年,各地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多地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工作安排列入其中。

例如,上海市在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提出,推进浅层地热能、氢能、工业余热等多元化能源应用;吉林省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广干热岩地热采暖示范工程,积极开展地热能开发利用;江西省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也提出,加大地热能勘查开发力度……

今年6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成为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地热”一词在规划中出现50余次。

规划提出,探索新型管理技术和市场运营模式,鼓励采取地热区块整体开发方式,推广“地热能+”多能互补的供暖形式。推动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集中规划、统一开发,鼓励开展地热能与旅游业、种养殖业及工业等产业的综合利用。加强中深层地热能制冷研究,积极探索东南沿海中深层地热能制冷技术应用。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将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据了解,北京批复的4个地源热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量7440吨标准煤,相当于种植6.9万棵树木的减碳量。

“推进地热及热泵供暖,对北京市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比重,加快推动供热结构转型,助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是北京,其他一些地方也在积极行动。

8月初,山西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地热能中心,组织召开地热能信息管理平台推广会,对“双碳”背景下省五大盆地地热能产业发展方向和“地热+”多能互补发展思路进行了研究探讨,推动山西省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前,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促进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并于6月发布了关于地热能存量项目拟备案名单(第一批),包括122个项目。

“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地热能供暖初具规模,市场需求旺盛,减排效果显著,加快开发利用地热能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世良说,地热能开发利用市场需求广阔,开发利用正逢其时,大有可为。他表示,当前我国地热能产业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建议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撬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地热能开发前景可期,相关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地热利用和开发。其中,中国石化的地热业务已辐射9个省市的50余个城市,累计建成供暖能力8000万平方米。其中,河北雄县、山西太原市、陕西西安市等22座城市地热供暖能力超过百万平方米。

相关内容:
8月23日,A股航运港口板块再度走强。板块内,长航凤凰放量涨停,斩获二连板;中远海特封涨...
2022-8-24 10:28:42
昨日,A股小幅震荡整理,冲高回落后再度蓄势。截至收盘,沪指跌0.05%,深证成指跌0.4%,创业...
2022-8-24 10:23:55
两年前,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企业上市的钟声在深交所敲响,创业板正式步入注册制时代。创...
2022-8-24 10:21:14
宁德时代8月23日晚间发布了亮丽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9.7亿元,同比...
2022-8-24 10:18:06
国金证券8月24日研报指出,特斯拉机器人将加快服务机器人行业商业化进程,短期内建议关注...
2022-8-24 10:15:28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1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