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科伦药业将生物大分子肿瘤项目授权跨国制药巨头默沙东,交易金额超过13亿元。国产创新药“出海”再次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海外市场已成为药企的必争之地,其中海外授权是药企“出海”的方式之一。
不过,国产创新药“出海”并非易事。今年以来,多个国产药海外上市申请受挫。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海外临床试验或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重要条件。符合监管要求、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且拥有优质临床数据的国产创新药具备更大的国际商业化价值。
今年以来,我国药企创新研发热情依然高涨。
恒瑞医药近年来加速创新转型升级,公司创新药迎来收获期。近期,公司接连发布创新药研发进展公告。恒瑞医药5月19日晚间公告,公司药物HRG2005吸入剂、子公司药物注射用HR18034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复星医药日前公告,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同意FCN-159片用于组织细胞肿瘤治疗开展临床试验的通知书。复星医药产业拟于条件具备后于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开展该适应症的II期临床试验。
招商银行研究院研报显示,国产创新药研发进入快车道。国产创新药临床申请数逐年增加,2021年国产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数量同比增长104%,创近年来新高。
从药物种类来看,生物药近年来在全球市场爆发增长,国内药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虽然国产创新药临床申请数量中化学药仍占据绝对优势,但2020年后生物创新药IND数量增速每年保持100%以上,热度明显提升。
国产创新药进入上市收获期,2021年国产创新药(不含中药、疫苗)共上市44个,同比增长175.0%。2021年获批的国产创新药总数已经超过前五年的总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产创新药IND数量持续增长,国产新药获批上市数量仍将持续增长。
近年来,部分仿制药企已有核心创新产品上市,且创新产品在企业营收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对于生物科技企业来说,随着核心创新药品获批上市进入商业化阶段,销售收入将逐年上涨。2021年,康宁杰瑞、康方生物、荣昌生物、诺诚健华、亚盛医药等企业均迎来营收突破。
国内创新药研发速度和技术能力快速提升。
科伦药业日前公告显示,默沙东将根据商业化开发阶段向科伦博泰支付首付款、各类里程碑付款及相应净销售额提成。科伦博泰于许可协议生效时收到1700万美元一次性、不可退还的付款,于本协议修正案签署后收到3000万美元一次性、不可退还的付款,里程碑付款累计不超过13.63亿美元,并按双方约定的净销售额比例提成。
对此,广发证券认为,科伦药业的创新药研发获海外大药企认可,价值有望重估。
和铂医药也有同样的授权。公司4月7日宣布,与阿斯利康就CLDN18.2xCD3双特异性抗体(HBM7022)的开发与商业化达成全球对外授权协议。和铂医药将获得2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最高达3.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未来HBM7022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