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改革效果集中显现的一年。截至目前,随着2021年年报季的落幕,绝大多数退市风险已经揭露,据权威数据统计,2021年年报披露后至今,已有四十余家A股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指标,退市新规下A股市场退市生态持续改善。
而展望今年下半年,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年报监管的持续推进、行政处罚的接连作出、二级市场交易情况变化等,还将有更多企业触及多元化退市指标。不过,按照现行的退市规则,不会出现几百家公司大面积退市的情况。
川财证券认为,随着退市数量的增加和退市渠道不断多元化,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对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企业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可以推动上市公司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资本市场生态圈的优化。在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构建一个有进有出的市场环境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6家企业收到交易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或监管工作函,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5月4日,*ST绿景宣布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41.84万元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为4,328.32万元,同时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还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财务类终止上市情形。
随后,*ST东海、*ST科迪、*ST新光、*ST宝德、*ST天首、*ST猛狮、*ST德威、*ST金刚、*ST当代、*ST厦华、*ST邦讯等数十家公司也相继发布公告称,收到交易所下发的监管工作函或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而最近的两家企业*ST西水、*ST绿庭也在5月9日深夜相继发布公告,两家公司均因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被上交所终止上市,并将于5月17日携手进入退市整理期。
2021年是退市新规落地执行的第一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已退市或提前预告退市公司已超过40家。其中,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2年已有 24 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创历史新高,其中,8 家触及“营业收入低于 1 亿元+净利润为负”指标,退市新规效果显现。
上交所数据也显示,截至目前各类退市预计21家。其中,预计17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将被终止上市,这里面有9家公司触及“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类组合指标。此外,退市新亿触及重大违法退市,还有安德利和*ST广珠等3家公司通过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化渠道退出。
而在这之前2019-2021年,我国退市企业总数也只有78家,其中强制退市42家,A股市场退市效率大幅提升。
“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荀玉根说道,“退市制度是注册制实施的重要配套制度,有助于保障注册制下市场生态能够实现优胜劣汰的自我净化,实现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动态平衡,缓解上市公司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资金压力,也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