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3日,期货市场农产品品种领涨,截至收盘,油脂油料领涨,棕榈油主力合约涨近5%,菜粕、豆二主力合约分别上涨2.42%和2.06%。
2月23日,农业农村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将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此前一天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每年的“一号文件”,都会提振了A股农业板块,今年也不例外。截至收盘,A股市场农产品、乡村振兴板块涨幅居前,智慧农业(000816.SZ)、富邦股份(300387.SZ)、浙农股份(002758.SZ)、贵广网络(600996.SZ)等多只个股涨停。
中信证券认为,在行业复苏和种业振兴背景下,种业行业正式进入高景气周期、强政策支持周期、新技术升级周期“三期叠加”的时期,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变化将驱动行业盈利模式升级。
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等方面内容。
在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上,文件提出,要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期货”已经连续七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在格林大华期货农产品高级分析师刘锦看来,自2015年推出试点以来,“保险+期货”模式加速推进。该模式下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农业主体,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保障的品种涉及白糖、橡胶、大豆、玉米、棉花、小麦、鸡蛋、苹果、红枣和生猪等,不仅保障了农民的种植收益,也推动了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据刘锦透露,目前很多新品种在上市研发阶段,就开始提前设计“保险+期货”服务模式,比如2021年2月1日上市的花生期货,上市首日就有多家期货公司启动了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方面,《意见》提到,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且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的表述不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两大保险从“试点”推广至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此外,意见还提到要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
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意见》指出,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
文件指出,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文件提到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品种涉及大豆、菜籽及花生,有望进一步提高国内油料作物供给能力。
对此,中金公司认为我国制种行业迎来变革,在诸多方面正逐步调整与强化,这包括加强种源保护与利用、强化创新保护、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发展等。农业尤其制种行业将受益于此,带动投资情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