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5日上午,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勇夺银牌。而谷爱凌当天的比赛场地——云顶滑雪公园,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密苑云顶乐园内,它承办了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两个分项20个小项,也是产生金牌数量最多的竞赛场馆。
作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张家口崇礼将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在冬奥会热潮影响下,崇礼也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一份来自崇礼区政府报告显示,2020年,崇礼区接待游客281.5万人次,总收入20.05亿元。
与此同时,崇礼也成为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冰雪生意的“逐鹿场”。除密苑云顶乐园外,由中赫集团出资约256亿元建设的“崇礼太子城小镇”也布局于此,项目涵盖了冬奥颁奖广场、景观湖、四季商街、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国际度假酒店群、冰雪特色配套区、生态居住区等。
事实上,在北京冬奥会举办之前,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在内的多个省市已经兴建运营了不少滑雪场。
来自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在北京冬奥运带动下,2022年春节小长假期间,全国冰雪类型景区订单量同比上涨68%;广州、成都和无锡的融创雪世界,吉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等冰雪场地呈“爆满”态势。其中万科松花湖项目除夕到大年初六共接待客流3.92万人次,同比增长7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6%。
2016年11月,由国家体育总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2025年要实现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2020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2025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的目标。
面对万亿冰雪蓝海市场,任谁都想分一杯羹,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而包括融创、万科、奥山、荣盛等多家房企,在冰雪产业领域早已有布局。从最早入局的万达,到此后的万科、世茂、荣盛,以及近年来发展势头正盛的融创,冰雪产业正成为房企布局的又一赛道。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
在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我国冰雪旅游城市的建设开始全面发力。为达成申奥时提出的“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以及备战冬奥会,我国在冰雪场地设施规划和建设、冰雪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冰雪行业的繁荣发展。
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滑雪场馆已达到770个,预计2022年超过800个。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年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0-2021年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年冰雪季,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具体到房地产行业而言,房企在冰雪产业上的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滑雪产业的房企,早在2009年,万达集团就投资230亿元,在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开建其第一座滑雪场并于2012年开业;尽管此后由于资金问题被迫转让旗下四个冰雪项目予融创,但万达在冰雪产业的布局并未停止。2021年7月,万达在广东肇庆开建雪道落差约200米、长度约1000米的山体室内滑雪场,计划雪道落差及长度均为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