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中药板块持续火爆,中证中药指数自2021年11月份以来的累计涨幅高达30%以上,板块中超九成股票实现上涨,陇神戎发、龙津药业、精华制药3只股票更是实现翻倍。1月6日,A股走势疲软,午后中药板块率先发起冲锋,全天Wind中药指数报涨3.93%,红日药业、青海春天、神奇制药等个股涨停。
为了探究本轮市场的上涨动因和可持续性,记者走访了线下中医馆、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发现中药材持续涨价潮还未全面传导至消费终端,后续成药市场或许有提价预期。
中药原材料由于受气候、疫情、人工、物流、监管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近两年价格持续增长,尤其是具备稀缺性的野生药材,涨幅更是惊人。
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中药材年底需求旺盛,中药材综合指数(综合200指数)自2021年8月至12月连涨四个月,全年涨幅达9%,超过2020年涨幅的5%。年底槐花、甘草、附子、香附、紫菀、天花粉等品种涨价明显。
药材价格与质量跟产地有莫大的关联,不同产地的药材价格千差万别。以东北为例,2021年大部分药材都涨价明显,不过也有出现下跌的品种。全年涨幅最高的是辽宁关黄柏,年底价格高达45元/公斤,比年初时的22元/公斤高出不止一倍。一路上涨的行情之下,辽宁铁岭一带的关黄柏还一货难求。
野生品种去年涨幅也明显,中药材天地网野生99指数2021年涨幅达11%。其中,薄荷在一年内的涨幅更是接近40%,白薇、半夏、白鲜皮、金樱子等品种也涨超20%。
以金樱子为例,自2021年8月份开始采摘以来,涨价贯穿了整个采收过程。金樱子以野生为主,大部分生货被酒厂收购用于保健酒生产。2021年底的金樱子现产区生货价在每公斤12-13元之间,高出上年同期约30%,干货中后期货价也达26元/公斤的历史高位。
据分析,金樱子的涨价主要受产地天气原因的影响,2020年底的霜冻造成江西等地的金樱子树受冻,2021年金樱子花期时又遭遇湖北等地雨水多的影响,导致到年底收获期时全国金樱子产量锐减。再加上酒厂需求旺盛,金樱子供不应求的局面越发紧张。
不过,近些年随着技术的进步,野生药材转向家种的品种越来越多,药材市场价格受家种面积的影响越发明显。中药材普涨行情吸引之下,农户加大种植面积,市场供应提高,部分药材的涨价趋势已经按下暂停键。
以党参为例,安徽宣城是全国党参的集中供货地之一,目前产地货源充足,价格已经企稳;甘肃定西也是党参的高产地,近期随着产新大面积上市,价格也结束上涨趋势。据统计,目前产地党参小条货交易价在每公斤40-42元之间,中条货交易价在47-50元之间不等,大条货交易价在60-70元之间不等。
中药由于药食同源等因素,具备药用和消费的双重属性,原材料的涨价会通过提高终端成药的方式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但从记者调研的结果来看,目前中药材的普涨并未全面传导至终端消费市场。
1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九芝堂旗下主打中医中药的国医馆。触目所及,古色古香的馆内进出多为白发老人。在记者观察的10分钟内,就有5位老人按方抓药。一位中年人喊着:“看看铁皮石斛”。
中药材价格集体狂飙,会否促动中药消费终端连锁反应,普遍提价?“并没有,”国医馆工作人员表示,2022年开年,虽然有党参、白芍、川芎十几味中药供货价提升10%-25%,但终端散装药材提价范围和幅度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