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0日,北向资金再度大举抢筹,单日净买入81.41亿元。A股2021年行情即将收官,但北向资金的买入热情依旧。截至昨日收盘,12月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已超840亿元,大概率将创下月度净买入额的历史新高。
回望年初,海外疫情反复,叠加主要指数公司均已完成对A股的纳入,来自被动资金的增量规模逐渐缩减,市场曾普遍预期北向资金2021年流入A股的规模不会进一步扩张。
但事实却是,外资流入在2021年仍保持了出人意料的强劲态势:北向资金大举增配A股超4000亿元,刷新2019年约3500亿元的净买入纪录,创沪深股通开通以来的新高。
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今年以来获得了北向资金的大幅加仓,宁德时代一跃成为北向资金第二大重仓股。展望2022年,外资将继续增配A股成为新的市场共识,我国经济的高成长性、制造业的高竞争力,以及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开放,都有望吸引外资继续流入。
截至12月30日,A股北向资金的2021年净买入额已达4275.95亿元,远超2019年全年3517.43亿元的历史纪录。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916.97亿元,深股通净买入2358.98亿元。
尤其是11月15日至12月19日期间,北向资金连续5周净买入。其中,12月6日至10日的单周净流入达488.34亿元,创北向资金单周净买入额历史纪录。此前的单周纪录是在今年5月,当时北向资金单周净买入468.1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三大国际指数集中纳入或扩大A股的纳入因子。在此背景下,当年北向资金流入额超3500亿元。而今年以来,MSCI、富时罗素暂未进一步提升A股的纳入因子。这也意味着,今年逾4000亿元的外资流入并非被动资金跟随指数“机械配置”的结果,而是主动型资金在增配A股。
根据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统计的外资基金流向数据,海外基金流入在2015年至2020年间,都以被动资金为主,主动资金则波动更大,流入趋势较不明显,这也与2015年至2020年间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大型指数公司逐步纳入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的背景相吻合。而今年以来,EPFR所追踪的外资主动资金的流入A股规模快速提升,中国资产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逐渐上升。
回顾今年以来的调仓动向,北向资金向成长风格转变的特征明显,这也显示出,在全球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获得外资认可。
从持股和配置的行业特征看,北向资金当前的主要仓位仍集中于消费类股票,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为代表的大消费行业仍是外资持股中绝对占比最高的板块。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贵州茅台仍稳居北向资金重仓股首位,持股市值超1800亿元。此外,美的集团、五粮液、中国中免、伊利股份也位居北向资金前十大重仓股榜单。
但从趋势上看,北向资金对中国制造业资产的配置今年以来迅速提升。2020年末,新能源龙头股宁德时代是北向资金的第九大重仓股,截至今年12月29日,宁德时代已跃升为第二大重仓股,持股市值超1100亿元。此外,隆基股份也超越五粮液,跃升为北向资金的第五大重仓股,电气设备行业目前已成为北向资金的第二大重仓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