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大部分的北向增量资金都流入了中游制造业。在4000多亿元的净买入中,有超过1000亿元流入电气设备行业,化工、电子两个行业也分别获得567亿元、472亿元的净买入。相比之下,年内表现疲软且估值处于高位的食品饮料板块则出现148亿元的净流出,是流出最多的行业板块。
除了买入电气设备、化工、电子等制造业板块,外资在2021年还选择逆势加仓调整较多的银行、计算机和医疗板块。数据显示,银行、计算机、医药生物板块年内分别获得436亿元、395亿元、316亿元的北向资金净流入。
在监管层面,12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下称“新规”)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沪深股通投资者不包括内地投资者”,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对所谓“假外资”实施严格监管。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假外资”的规模不大,新规对市场影响不大。长期来看,严管“假外资”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不断走向规范与透明,助力市场的高水平双向开放。
兴业证券研报分析认为,通过港交所披露的托管机构类型,可将北向资金拆分为外资银行(配置盘)、外资券商(交易盘)及中资机构。在三类资金中,托管于中资机构的交易频率较高的资金中,就可能存在部分所谓“假外资”。
兴业证券表示,从三类资金的占比看,目前北向资金以配置盘为主且占比稳步提升,交易盘占比持续回落,中资机构类占比不大,近年来占比一直稳定在5%以内,且多数并非“假外资”。就总量来看,“假外资”体量很小,而严监管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北向资金的“外资”属性。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康崇利表示,“真价投”不会受“假外资”退出的影响。他认为,沪深港通机制开通以来整体运行平稳,在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引入境外长期资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沪深港通机制,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