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兔宝宝、奥普特、福莱新材、中国中铁、嘉益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拟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从今年发布的近800份股权激励计划看,34家上市公司激励的对象数量超过1000人,其中,海康威视10月初披露的激励方案中,激励人数达9973人,覆盖各层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以期权作为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激励人数最多的是长城汽车,涉及8535人。从股本占比看,天阳科技的激励计划规模最大,其激励数量占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时的总股本的16.02%,艾比森、迪维讯也超过10%,占比分别为13.65%和10.99%。
作为股权激励设计中的核心环节,业绩考核指标越来越多元化。中金财富近日统计发现,在实践中,常见的业绩考核指标有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等,也有较少的公司采用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回报率、每股分红/收益、毛利率、销售量等指标,但均与上述主流指标搭配使用。还有部分公司设置了特殊的考核指标,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大多集中在医疗行业、计算机互联网软件相关行业。
实施进度显示,截至目前,逾八成股权激励计划已经实施,还有9份停止实施,2份未通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和使用股权激励制度。上海荣正咨询此前发布的《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2021)》显示,从2020年A股市场整体公告数量来看,2020年全年,全国共公告了448个股权激励计划,同比增长32.94%,平均每月推出38个股权激励计划。招商证券金工团队日前指出,今年以来,每周发生股权激励事件(董事会预案公告日)数目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引起监管关注。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初步统计发现,仅11月就有高新兴、赛微电子、九安医疗、亿纬锂能等多家公司因股权激励计划收到交易所的问询函件。
11月19日,美亚光电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该公司于11月1日披露《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248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2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43%。公司层面的考核指标以2020年度的营业收入为基数,考核目标为2021年、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40%、60%。该公司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15%。关注函指出,该公司在已公布2021前三季度业绩的情况下,仍以2021年度作为业绩考核年,要求公司进一步评估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指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亚光电的激励计划此前虽获得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但受到部分中小投资者反对。该公司17日晚间披露的《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显示,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草案)议案的表决结果为:赞成股4.95亿股,占出席本次股东大会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6.3074%;反对股1898.50万股,占比3.6926%。其中,中小投资者表决情况显示,反对股为1898.50万股,占出席会议中小股东所持股份总数的18.95%。这意味着对该议案审议的反对票全部来自中小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