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多项利好因素加持下,“专精特新”概念企业受到市场热捧。4月1日以来,截至9月14日收盘,专精特新指数(861395)累计上涨43.93%。
而从过去两年涨跌幅来看,同时具备北交所上市标准和专精特新称号的新三板企业2020年和2021年初至9月8日的涨幅分别为71%和62%,同期可类比的创业板指的2020年和2021年初至9月8日的涨幅分别为65%和10%,科创50指数的2020年和2021年初至9月8日的涨幅分别为39%和3%,体现了此类新三板公司正在不断受到资金关注。
“专精特新”企业股价频频拉升的背后,除了基本面表现良好及政策扶持外,市场对中小市值公司股价的偏好也有利于“专精特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自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重点强调“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后,各个地方按照工信部确定的标准,按照创新能力、产业链卡脖子环节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筛选,上报了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杨振建指出,这一政策对于纾解中小企业困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以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整体股票池年化收益率远高于同期市场宽基指数。”杨振建说道。
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指出,专精特新指数上涨更多来自指数构成公司自身基本面的驱动。专精特新指数中的企业几乎都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在各自的领域内有足够的技术壁垒和竞争力,在市场占有率上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通过筛选“专精特新小巨人”细分行业龙头代表上市公司,可以看到,像埃夫特-U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恩捷股份是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龙头,市占率全球第一;捷捷微电的亚太市占率接近17%。
此外,专精特新公司也有着不错的业绩增速。
2021中报季显示,同时具备北交所上市标准和专精特新称号的新三板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3%和93%,同期可类比的创业板指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为38%和30%,科创50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为53%和50%,体现了这类新三板公司具备着较高的成长性。
以电子、电气设备为例,在上述两个高景气板块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单季归母净利润表现优于申万对应板块,业绩得到验证。
以电子为例,“专精特新小巨人”电子板块上市公司2021年二季度单季利润平均增速为164.5%,在延续一季度的高增速的同时,也优于申万电子板块整体49.7%的增速表现。
把时间线条拉长,会发现近两年以来,专精特新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基本面都有着不错增速。
华安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就2019、2020这两年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增速高于A股对应申万一级行业的整体表现。
在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所属的1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2个行业的营收增速高于对应A股申万行业的整体表现,13个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对应申万行业整体表现,且增速远超板块整体表现,例如电子、医药生物等。
同时,即使表现不及A股对应板块整体表现,增速差异也并不大,进一步表明“专精特新”企业的高成长特性。
华安证券研报显示,2019、2020这两年全部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18.0%和12.7%、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2.7%和15.5%。
作为对比,2019、2020这两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8.3%和5.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9%和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