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轮机构调仓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6月至7月,从消费向景气度更高的新能源和业绩更亮眼的周期切换;第二个阶段是近期,由于新能源等热门赛道股价处于高位,从白马蓝筹股向高成长赛道的配置切换暂告一段落。基建产业链、金融地产链等低估值板块进入机构的视野,调整后的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也迎来了部分资金的回流。分化过后,市场风格进一步趋向均衡。
从7月21日到9月7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35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但在持续汹涌的成交量之下,大盘指数上涨无力,上述不寻常的现象引起了市场参与者的高度关注。是否有增量资金流入股市?汹涌的成交量背后谁是推手?市场对此众说纷纭。
可以确定的是,当下各路资金正在寻找共识,新能源、消费、低估值蓝筹等都已进入机构的“射程”范围,一旦达成共识,或将决定接下来四个月甚至跨年度的行情。
A股成交额快速攀升正引起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安信证券研报统计数据显示,上周A股市场日均成交金额已超1.55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市场交易热度的上升是在各大主要指数并未创出新高的背景下出现的。
市场是否有增量资金流入?对此,多位业内人士给予了肯定的回答。拆解增量资金的来源,业内人士认为北向资金、楼市资金和理财资金等均有贡献。
统计数据显示,北向资金近期加仓意愿较为明显,近10个交易日呈连续净买入状态。上周合计净买入279.27亿元,为近14周来最高水平;近期部分一线城市的房贷收紧也让一定规模的炒房资金流入股市;而随着今年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银行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流向公募的配置资金不断增多。
对于市场成交量的放大,机构普遍认为,量化投资和机构调仓是两个主要原因,相比之下,量化投资对交易量的推动作用更大些。
“量化策略引发市场波动和巨额交易。”某基金经理告诉记者,“高频量化交易规模越来越大,追涨杀跌、助推趋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相比之下,机构调仓的量并不大。”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也认为,如果说去年大量发行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是市场最重要的驱动力,那么今年以来市场的主导资金从主动管理型基金变成了量化交易产品。
海通证券认为,成交量放大是市场向上突破的特征之一。海通证券研报统计显示,今年1至8月股市资金净流入已超1.4万亿元,预计全年有望达到1.92万亿,而去年股市资金净流入额为1.8万亿元,前年不到9000亿元,因此今年股市微观流动性更为充裕。
在这一个多月的天量成交中,机构都做了哪些调仓?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轮机构调仓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6月至7月,从消费向景气度更高的新能源和业绩更亮眼的周期切换;第二个阶段是近期,由于新能源等热门赛道股价处于高位,从白马蓝筹股向高成长赛道的配置切换暂告一段落。基建产业链、金融地产链等低估值板块进入机构的视野,调整后的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也迎来了部分资金的回流。分化过后,市场风格进一步趋向均衡。
华夏基金认为,A股定价机制的特点是“不过正无以矫枉”,前期风格呈现极端演绎,主要原因在于对新能源车等成长风格长期增长共识的不断强化,以及对消费等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担忧。但极度分化的结构会带来短期风险的累积,一旦出现催化因素,资金将流向低估值板块,从而带来风格上的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