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开市两周年之际,券商再迎政策“礼包”。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目前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做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有券商表示,做市商制度对证券公司资本实力提出更高要求,更加考验风控能力。基于此,首批试点做市商可能花落头部公司,不仅如此,券商的业务边界得到拓展,大投行、大资管等业务或明显受益。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首批25家企业在上交所鸣锣开市。两年时间过去,科创板快速扩容,无论是上市公司家数还是募集资金规模,均有明显增加。截至2021年7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家数已由首批上市的25家增至311家,共计募集资金3805亿元,占同期A股IPO融资金额的43%。
在科创板飞速成长的两年里,券商经纪、投行甚至是投资业务均借力起飞,不少券商交出的成绩单相当“硬核”。
如今,券商的新机会又来了。
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
7月2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涉及到做市商制度资格准入、市场监管等,需要制定配套制度规则,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做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事实上,早在2020年召开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曾公开表示,将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通常情况下,做市商主要由券商担当,需要同时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充足的库存证券风险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证券定价能力,因而门槛不低。而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做市商制度较为普遍。我国资本市场目前仅在新三板、少数股票期权以及基金存在做市商制度。
另一方面,在科创板公司发行定价过程中,券商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于定价也更趋于合理性,这也为科创板推行做市商制度打下了基础。
德邦证券团队指出,引入做市商制度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的做市商对于科创板股票增加流动性,稳定股价波动以及发现实际价值的功能,进一步降低科创板企业股票由于业务模式较新、业绩波动可能性较大、不确定性较高导致的投资风险,而科创板对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也有可能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
头部券商或率先受益
利好投行、资管等业务板块
首批试点做市商将会纳入哪些券商也引发市场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度,同时获评上交所上证50ETF期权AA级主做市商和沪深300ETF期权AA级主做市商的券商有6家,分别为广发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泰证券、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除去中泰证券,其余均为业内头部券商。
万联证券认为,科创板首批试点做市商,也大概率会以头部券商为主。
中航证券分析师薄晓旭表示,引入做市商制度,对于资本雄厚、综合实力较强的头部券商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发展差异化、专业化竞争路线的中小券商均有一定利好作用。根据新三板做市商数量统计,目前上市券商中,申万宏源、广发证券、长江证券、天风证券与东北证券位居前五,大型券商和中小型券商均有。
另一方面,浦东新区的政策红包对于券商的业务板块将形成明显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