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17日在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透露,将强化政策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十四五”显示产业规划政策,注重资源要素集聚和整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直接营收达到4460亿元,全球占比达到了40.3%,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十三五”期间,我国面板产线建设投资共8000亿元,截至2020年底,总产能较2015年底增长140.9%,2020年,中国大陆以TFT、LCD为主的面板出货量达到1.32亿平方米。
王志军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稳定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聚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更好地实现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十四五”显示产业规划政策,注重资源要素集聚和整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科学利用政策调控手段,统筹资源推动上下游联动,补齐产业短板。
二是推动创新驱动,加强基础突破。瞄准全柔性显示、微显示、超高清等重点领域,加快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进程,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带动产品创新,加快生态化布局,推动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三是推动协同发展,实现合作攻关。引导建立从前瞻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多层次创新体系,支持协同创新,突破产业链供应链难点。引导面板企业和配套企业建立深入合作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协作效率。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加强全球产业链协作创新,共同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努力构建更为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和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
多个企业在会上分享了对于显示领域未来发展的前瞻分析。
杉金光电总经理朱志勇认为,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LCD的主流显示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
朱志勇表示,目前杉金光电的偏光片年产能达到1.3亿平方米,同时公司在快速地扩充新的产线,未来两年内将在张家港和广州新建4条产线,加上现有的南京两条线,会达到10条线的规模,产能达到2.5亿平方米。
在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重庆康佳广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韬看来,MicroLED已经产业化,而MiniLED和MicroLED不是一个断崖式的差距,而是一个渐进式的差距,可能从200微米到100微米到75微米,甚至到50微米,随着芯片尺寸的逐渐成熟,随着转移技术的逐渐成熟,逐渐打开应用场景。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卫东表示,海信是为数不多的既做芯片又做整机的电视企业,同时也是一个隐形冠军。2020年海信的驱动芯片全年出货量超过了4000万颗,累计出货也是达到了1亿颗以上,全球占有率超过了50%。公司还自主开发了国内首颗8K的超高清电视画质芯片,这个芯片将于近期实现量产上市应用。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东则认为,从今年开始,显示世界将进入下一个快速的增长期,年均增长率将有7%的水平。
“到2021年,我们预计中国大陆的显示面板的出货量将占全球总量超过60%。到2025年,预计中国大陆在显示面板出货量将占全球的70%以上。”刘晓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