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自今年3月下旬开始进入一轮上涨行情,至7月份市场投资热情触及沸点,在大涨中进入到最高潮,但半个月左右后维持震荡调整,到9月份成交持续低迷。这让市场对即将开启的四季度充满疑惑,将会如何演绎?
从券商观点来看,乐观者认为,四季度有望出现第二次10%以上的上涨行情,资金面+基本面双轮驱动使得市场进入上涨阶段;有观点认为,四季度市场仍将维持震荡走势;也有人认为,这轮上涨行情尚未结束,但时间范围在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之间。
在前期大部分成长性较好的行业已大幅上涨、估值较高的情况下,后市如何投资也成为一大难题。在业内看来,短期可关注“十四五”规划等投资机会;成长性较好的行业仍可关注,但建议在下跌中买入;投资银行等有望估值修复的周期行业,应买行业最好或弹性最大的公司,警惕低估值陷阱。
今年3月19日,沪指最低触及2646.80点,此后开始了一轮震荡上行行情,至7月1日站上3000点关口。此时市场投资热情高涨,沪指在13个交易日的时间便创出两年多来的新高(3458.79点),但是大涨行情自此刹车。之后则是进入震荡调整行情,在9月份逐渐下行,至9月30日沪指收报3218.05点。
国庆假期之后,也就是10月9日,A股市场将开启四季度行情。对于后市行情,市场存在分歧,乐观者认为四季度有望出现第二次上涨行情,也有观点认为市场仍将维持震荡走势。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团队对A股四季度行情持乐观态度。“回顾历史,一年通常两波10%及以上的上涨行情。今年沪深300指数最大的行情在3~7月,其间指数最大涨幅接近40%。由于今年的行情肯定不属于单边下降的熊市,因此根据历史上一年2次大行情的规律,今年沪深300指数还有望出现第二次行情,四季度行情仍可期。”荀玉根团队称。
按照市场上涨时的动力是来自盈利还是估值,可以将每轮大涨行情划分为孕育期(包括1浪上涨+2浪回调)、爆发期(3浪上涨+4浪回调)、泡沫期(5浪冲顶)三个阶段。
在荀玉根团队看来,2019年属于这轮大涨行情孕育期,主要由估值驱动,原本企业盈利在2019年末开始随库存周期启动而向上,但是疫情使得盈利回升延后。今年下半年基本面已经开始逐步修复,资金面+基本面双轮驱动使得市场进入3浪上涨阶段。
该团队具体分析称,资金面上,宏观流动性当前仍保持宽松,微观流动性方面,今年在房住不炒和股权融资大发展的背景下居民资产配置有望进一步转向股市;基本面上,周期和政策因素推动下,预计基本面将继续回升,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分别达13%、20%,全年同比有望达到0~5%。
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曾万平也将目前的市场定位为“牛市”下半场。但他认为,目前震荡的态势暂时难以打破,看不到趋势性上涨行情,重点关注10月的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的机会,11月的美国大选结果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对于下半场还有多少上涨空间,曾万平以最乐观的情景假设分析称,目前A股可流通市值显著高于2015年,未来一段时间IPO和再融资等市值扩容速度远快于绩差股退市速度、大小非减持显著上升,主要市场指数的上升空间在下半场很难超过30%,相比较上半场创业板指数涨150%,中小板指数涨100%,沪深300指数涨65%,下半场的价格上涨空间最多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还需要考虑各种无法预料的负面冲击。
这一轮大涨行情起步于2018年底和2019年初的大底部,至今运行时间是19个月。那么,下半场还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