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7月红红火火。上证综指在7月接连突破3100点、3200点与3300点的关键点位,两市成交额连续破万亿元。A股总市值7月6日突破10万亿美元,为2015年6月以来新高。大金融板块、酿酒板块强势上行,A股第一股——贵州茅台的股价7月7日盘中突破1700元。这是否意味着牛市已来?
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更愿意称其为结构性牛市、技术性牛市。他们认为,这一轮牛市的驱动力是充裕的流动性、基本面复苏提振投资者信心。短期来看,市场可能会继续冲高。中期来看,投资者要密切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与基本面预期的兑现,理性参与。与此同时,应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直接融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让牛市走得更长远。
从历史上看,每一轮股票市场走牛或结构性行情出现,背后或多或少都与流动性有关,信用基本都处于扩张周期中。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2020年,至少是上半年,我国明显是一轮信用宽松周期,实体经济获得的流动性充裕。海外充裕的美元流动性,也助长了市场风格的切换。中国A股作为全球低估值的洼地,配合着全球疫情控制最佳、经济恢复动能较好的基本盘,成为美元流动性配置的重点资产。截至7月6日,北向流入资金就超过1600亿元,创近几年来的新高。
中证焦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近期,沪深股市持续上涨,热点从前期的科技股、中小市值股票,完全转向了银行地产等大市值、周期类股票,财富效应初步形成。对于遭遇疫情冲击的中国经济,无疑是个利好,佐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
李奇霖也表示,信用扩张的环境、超预期好转的房地产销售以及继续好转的PMI数据,都让大家对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抱有较乐观的预期。在情绪、估值修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板块轮动到低估值、便宜但占综指权重较大的金融板块。而流入的外资在配置偏好上,更倾向于白马蓝筹与行业龙头等,促使国内资金也涌入这些蓝筹,从而加速了大盘上涨。
许维鸿最近两个月深入长三角、珠三角多家上市公司调研,他表示,这一轮股市上涨并非源于普通散户的热情,而是源于机构投资者的理性配置,来自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来自央行冷静的“正常货币政策”操作。中国股市并不缺少优质的上市公司,不缺少志存高远的企业家,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有形的手”,去呵护依然上涨“脆弱”的中国股市,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直接融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让牛市更长远。
银河基金研报称,股市上涨逻辑来自于经济复苏和疫情得到控制后风险偏好上升、过去几个季度流动性宽松带来的估值提升。监管机构出台的政策,目的在于保住小微企业、稳就业,并非全局性推动信用总量扩张的政策。
那么,未来股市走势会怎样呢?
李奇霖表示,未来监管机构希望达成信用扩张适度、金融让利实体与结构性支持小微企业的多重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很难重新像2020年上半年一样扩张。无论从货币还是信用层面看,最宽松的时段都已过去。短期内市场可能会继续冲高,中期来看,造成A股上涨的几大因素都出现边际上的变化,投资者要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与基本面预期的兑现,理性参与。
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组预测,第二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速有望恢复至3.5%-4%。基本面超预期恢复改变各行业板块相对景气格局,成为低估值板块修复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