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早盘,钢铁板块出现异动,南钢股份(600282,SH;昨日收盘价3.25元)、重庆钢铁(601005,SH;昨日收盘价1.44元)率先涨停后,韶钢松山、凌钢股份、杭钢股份等纷纷跟涨;下午2点过后首钢股份明显异动,最终以涨停报收。
有分析认为,近期一些钢铁股频频躁动的背后并不是因为主业好转,而是市场对一些钢铁股转型IDC(数据中心)业务的预期。例如,首钢股份凭借可能进入IDC行业的预期,在最近两周内已累计上涨超50%。而目前板块内的IDC概念股数量已经较一季度的2只成倍增加。对此现象,有钢铁行业分析师不禁感慨,钢铁行业快成IDC板块了。
“钢铁+IDC”是否真能让破净股扎堆的钢铁板块中飞出一个个“钢铁侠”?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钢厂转型IDC不完全是“蹭热点”;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可过于乐观,从以往经验来看,有些钢铁股不乏“什么火就做什么”的先例。
今年来,原本无人问津的钢铁板块凭借IDC概念的“加持”开始渐渐“在沉默中爆发”。今年一季度,该板块内率先跑出沙钢股份、杭钢股份这2只IDC概念股,而如今板块内的IDC概念股已经成倍增加。
今年6月2日,首钢股份发布了一则《关于修改章程的说明》的公告。公司称,拟对经营范围进行增项,原拟增加内容为:装卸搬运、其他电信服务、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软件开发、保险中介服务及互联网广告服务。经市场监督管理局预核准后,拟增加的经营范围增项为:经营电信业务;保险代理业务;保险经纪业务;装卸搬运;软件开发;广告设计、代理。
乍一看,新增的电信业务、保险代理/经纪业务都与首钢股份传统的钢铁主业关联不大,不过经营范围的这一变化却激发了市场的“想象空间”。
6月16日尾盘,随着IDC概念热不断在行业内蔓延,首钢股份股价出现快速异动,最终以涨停报收。自6月8日公司股价拉出近期的第一个涨停后,在最近两周时间内,公司股价最高上涨已超50%。
不过与沙钢股份、杭钢股份进入IDC业务已经“实锤”不同的是,首钢股份至今没有对转型IDC业务予以明确。某大型券商钢铁行业分析师指出:“我曾打电话给首钢,询问对方是否会进入IDC业务,对方否认好几次。现在的情况是:市场认为你有IDC概念就是有,没有也是有,先涨个30%再说。”
另外,6月16日上午就涨停的南钢股份最近也“傍上”了IDC概念。据某钢铁行业媒体6月13日报道,日前,南钢一体化智慧中心项目基本设计审查会召开。除了与一体化智慧中心相关的内容外,报道中还出现了IDC、工业互联网等热门概念的字眼。
某券商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感慨道,现在钢铁板块对IDC概念的追捧,可以类比2015年该板块对互联网+概念的热情,“只要沾上相关概念都是大涨,比2016、2017年(钢铁)行业靠盈利复苏涨得快多了。”
不过相比上述已经“起飞”的IDC概念股,老牌钢铁股马钢股份虽然早已在公告中“声明”自己有IDC概念,但股价却迟迟不动。去年9月,马钢股份曾在公告中指出,公司控股子公司拟认购部分股份的飞马智科投资建设了合肥长三角数据中心园区项目。
对此,上述某大型券商钢铁行业分析师认为,现在市场炒作的钢铁+IDC概念股所属地区集中在一二线核心城市,这些城市有建设数据中心的需求,而马钢股份所在地区的IDC市场究竟有多大还要打个问号。
虽然钢铁板块近期不乏躁动,但总体来看,目前A股的钢铁板块还没有走出低估值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