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6月15日消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窗口定为6月16日10时11分至10时50分,瞄准窗口前沿实施发射。发射成功后,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将进一步提升,由此达到完全服务能力,北斗应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也将更上一层楼。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北斗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成,整个北斗生态系统有望形成良性循环,进入产业高景气周期。
北斗组网完成对于卫星导航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2020年是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之年,将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新一轮发展提供重大推动力。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5月18日发布的《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将近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预计2020年产业总体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根据《白皮书》,2019年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产业核心产值为1166亿元,同比增长9.1%,在产业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3.8%。
北斗应用正在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已推出兼容北斗的通导一体化芯片,智能手机已成为卫星导航系统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申请入网的手机有400余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近300款。
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4.6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72亿台。
随着北斗应用的拓展,包括汽车导航后装、汽车导航前装、监控终端、高精度定位机等应用,在应用终端销量的占比逐渐提升。2019年,除智能手机外的北斗导航终端产品销量占全部终端产品的19%,而2015年仅占5%。目前,含智能手机在内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7亿台/套。
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深入推进,近几年来,北斗已经深入融合到许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之中,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电力应用、农业、测量测绘、市政管理等领域。《白皮书》介绍,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秘书长张全德介绍,在2020年北斗全球系统全面建成之际,北斗将面向全球用户提供7大服务,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所提供的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将为北斗高精度的泛在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而短报文与移动通信的结合,也将有望使短报文应用在手机市场有所突破,开启大众规模化应用之门。
据介绍,北斗系统是全球四大导航卫星系统之一,美国的GPS系统目前领先全球,但北斗系统正在逐步赶超。单从定位精度来看,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民用定位精度在10米以内,亚太地区精度在5米以内,在增强系统加持下精度可达1米,远远优于GPS全球定位均在10米以内的精度水平;测速与授时精度方面,北斗三号也可与GPS全球授时精度持平。此外,北斗系统通导结合的发展特色为全世界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