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仿制药集采进入常态,记者注意到,带量采购正渗透到行业的方方面面。此前,北京、天津、河北等在内的9省市医保部门组成了采购联盟,对人工晶体、心脏支架等在手术中使用量较大、价格相对昂贵的医用耗材实现以量换价。今年5月9日,首批人工晶体类眼科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会在天津举行,这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一次跨省跨区域医用耗材联合带量采购。此次联合采购共有2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申报,与联合采购地区的原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达54.21%,最高降幅为84.73%。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在约定采购量、采购周期、中选企业数量确定原则、拟中选企业确定方式等方面与全国药品带量采购非常类似。5月21日,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再度联合发公告,组织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意味着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有在全国推进之势。
此外,药店也将成为带量采购的主体。据了解,政府部门正积极对接零售药店加入带量采购,零售药店自第二批带量采购起可以自愿参加带量采购,目前已有14个省市出台了细化各地的零售药店参与带量采购的文件,虽然是自愿行为,但记者了解到,不少药店顺应大势反应积极,希望通过“入局”降低采购涉及集采药物的成本,同时降低销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