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一季度已过,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让人们始料未及,也给全球未来经济走势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由于担忧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3月内,多国股市出现熔断,美股更是在10天内出现4次熔断。反观A股,则走出了独立行情,抗跌属性明显。
一季度,A股两市总体呈现了沪弱深强的态势。上证指数累计跌10.86%;深成指累计跌6.3%;创业板指表现活跃,累计涨幅为2.1%。港股的表现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恒生指数一度下探至21139.26点的近4年来新低,累计跌幅近20%。
与此同时,IPO市场数据也已揭晓。纵观2020年第一季度,内地与香港市场新股发行数量、融资额,表现出了不同态势。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中国证监会、德勤研究报告发现,2020年首季,A股的新股市场表现活跃,以新股数量与融资额大幅增长终结。期内共计有51只新股融资781亿元,上年同期有31只新股融资256亿元,增幅分别为65%与205%。港交所方面,新股发行数量同比持平,但融资规模收窄。
展望两地市场IPO走势,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华东区合伙人谢明辉指出,“多项重大的改革包括修订后的证券法、创业板推出注册制、H股全流通等或将提升两地资本市场对潜在上市发行人的吸引力。”
纵观一季度两地市场新股发行情况,虽然市场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经济前景不明朗,但A股的新股发行数量及规模均大幅上升,且以融资额计算,上海证券交易所攀升至首席,超越美国的主要交易所;港交所的新股发行数量持平上年同期,但融资总额出现倒退,同比下滑31%。
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A股有51只新股发行,累计融资额781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65%、205%。沪市有34只新股,募资额685亿元,深市则录得17只新股募集96亿元。
科创板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有24家企业上市,占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新股数量的44%和募资额的3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高端装备制造3家、生物医药6家。
从募资规模来看,一季度前五大IPO的总募资规模为447亿元,占比总融资额57.23%,规模较上年同比上升361%。募资规模前五大的企业依次为京沪高铁(601816.SH)、石头科技(688169.SH)、华润微(688396.SH)、公牛集团(603195.SH)、东岳硅材(300821.SH),分别募资307亿元、45亿元、38亿元、36亿元、2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新股募资额大幅提升得益于“巨无霸”京沪高铁上市。天眼查显示,1月16日,“中国高铁第一股”京沪高铁登陆A股,发行价4.88元,总股本491亿股,是期内唯一极大规模的新股发行。
与此同时,A股IPO的过会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20年3月31日,54只新股上会(科创板13只),其中48只已审核通过(科创板9中),过会率较上年同比提高约20%。
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中国A股资本市场华东区合伙人胡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中国的主要商业与生产活动在1月底至3月初受到限制,但新冠肺炎疫情对A股IPO影响有限,这是因为新《证券法》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事项有序推进利好了A股IPO表现。预计今年IPO发行与过会率双增长。”
分行业来看,工业、制造业企业继续主导IPO市场,保持新股发行数量第一,其次是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金融行业的比例有所下降。按融资额排名,来自消费行业企业融资441亿元,TMT行业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