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了解到,证监会近日向系统内印发了《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上市公司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上市公司监管领域专项改革从蓝图规划走向施工建设。
《行动计划》围绕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治理规范化、市场基础制度改革、退市常态化、化解风险隐患、提升监管有效性、优化生态等七个方面,部署了46项具体任务,明确了证监会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完成时限。
上市公司行动计划七大主要任务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近日在第十届财新峰会上表示,3-5年完成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企业内生发展与外部促进保障结合,突出上市公司第一责任,丰富外部制度供给。二是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相结合,把好入口与出口关。三是解决突出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结合,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四是监管本位与协调推进结合,抓好精准监管,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形成强大合力。
记者了解到,行动计划主要有以下主要内容:
一是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进一步夯实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发挥相关部门合力,探索建立财务信息综合监管格局,防范虚假披露。简化披露规则,开展分行业、差异化披露,确保信息披露真实性,强调通俗易懂。
二是督促“关键少数”勤勉尽责,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完善股权激励税收制度及配套安排,提升激励实效;开展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自查专项行动,强化资金、印章、财务等方面的管控,加大个人责任追究,强化民事赔偿,以激励和约束督促“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三是推广科创板经验,统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增强IPO、重组上市标准的包容性,放宽非公开发行锁定期等限制,优化并购支付及配套融资工具,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四是坚持退市常态化,坚决出清劣质资源。优化退市指标,简化退市流程,畅通退市渠道,创新退市方式,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多元化退出渠道和出清方式。对于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公司坚决退市,对于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依法支持司法重整,实现优胜劣汰。
五是解决突出问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引导上市公司股东主动控制质押比例,化解质押风险。通过推进“督促归还、民事诉讼、刑事移送”,解决违规占用担保问题。实行并购重组全链条监管,遏制“三高”并购重组。
六是强化精准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坚持管少管精才能管好的原则,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对持续规范经营的优质上市公司在融资、并购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对乱象频出的问题公司和风险公司重点聚焦、严格监管。
七是优化发展、中介、舆论、文化四个生态,形成全社会合力。推动相关部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中介机构提高执业质量等。
政策红利频出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政策供给频出。
2019年10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经过四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重组新规正式落地,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施行。这是2008年至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称《重组办法》)的第四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