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供给金融活水 纾解股权质押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A股质押股份数量合计5924亿股,质押股份市值合计4.4万亿元人民币,A股质押股数占总股本比重及质押市值占总市值比重均较去年10月有所下降,今年以来新增质押股数同比有所减少。业内人士认为,多元化纾困方式正有效化解股权质押风险。
“面值退市”力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面值退市”成为A股市场中的常态。今年以来,已有6只“面值退市”股。截至11月17日,A股市场中面值低于2元的股票已达79只,其中股价在1元面值左右徘徊的公司更是有10家。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递新信息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传递出最新的政策动向。《报告》中对于CPI判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思路等表述,均较上一期报告发生了明显的调整。
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五周年见证两地双赢
作为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开山之作”,沪港通11月17日迎来五周年。随着两地投资者对互联互通机制的了解加深,沪港通与深港通成交稳步增长,跨境持仓总额屡创新高,为两地市场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证监会46项举措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证监会近日向系统内印发了《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上市公司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上市公司监管领域专项改革从蓝图规划走向“施工建设”。
证券时报第三届专家委员会日前成立 与会专家建议:结构性改革应持续发力 逆周期调节需未雨绸缪
11月16日,“证券时报第三届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暨2019年秋季座谈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资本市场需要一大批高质量上市公司
没有一大批好的上市公司,就不可能有强大的资本市场,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证监会已研究制定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可以预期,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多项重磅改革举措落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形成政策合力
近一个月时间,多项重磅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修改上市公司再融资规则、启动新三板改革、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证监会制定的《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也已下发,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正在形成巨大的政策合力。
上交所:扩大ETF标的范围 完善产品链
今年是ETF产品在境内成立第15年,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持续与投资者分享ETF投资理念和投资经验,进一步推动ETF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各基金公司在15个城市持续开展“十五年十五城”ETF高峰论坛。11月16日,论坛首场活动由上交所和境内首只ETF管理人华夏基金联合举办。
国家医保局大动作不断 医药行业优胜劣汰洗牌提速
据记者了解,国家医保局于11月11日启动新一轮医保药品的准入谈判。而在10月底,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关于印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的通知》。9月底,《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实施意见》对外发布。
减税降费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