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观点将近期大盘的持续缩量震荡归结于在存量博弈下,科创板会分流主板资金。其实,这种观点是过度放大担忧,从创业板开通后的经验看,这或许是虚惊一场。
正因如此,上周五两市以全线上涨给予回应,场外资金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北上资金大举扫货A股。融资余额虽略有下降,但仍位于9000亿元上方。分析人士指出,2900点的A股机会远远大于风险,主板本周有望与科创板形成共振,一同震荡攀升。
数据显示,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达93.53亿元,其中,沪股通方向净流入54.62亿元,深股通方向净流入38.9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北上资金净流入61.89亿元,为近1个月新高。
北上资金却逆势买入A股,那么上周北上资金的主要加仓对象有哪些?
从前十大成交活跃股看,沪股通方面,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三一重工、中国国旅、新城控股、恒瑞医药、海螺水泥、保利地产、上海机场、隆基股份等个股实现北上资金净流入,金额分别为9.13亿元、7.35亿元、5.18亿元、3.22亿元、2亿元、1.69亿元、1.24亿元、0.96亿元、0.71亿元、0.51亿元。
兴业银行、中国太保、贵州茅台、工商银行、伊利股份、中信证券等个股则遭到北上资金小幅卖出,流出金额分别为0.11亿元、0.6亿元、0.98亿元、0.99亿元、2.23亿元、4.27亿元。
深股通方面,万科A、东方财富、京东方A、温氏股份、美的集团、五粮液、格力电器、潍柴动力、洋河股份、泸州老窖等个股实现北上资金净买入,金额分别为6.33亿元、5.87亿元、3.62亿元、3.03亿元、2.64亿元、2.53亿元、2.16亿元、2.04亿元、0.4亿元、0.27亿元。平安银行、牧原股份、海康威视、大族激光等个股遭遇北上资金净卖出,金额分比为0.05亿元、0.41亿元、5.16亿元、5.64亿元。
总的来看,金融板块成为上周北上资金主要的加仓对象。
一段时间以来,在大盘的关键时刻,都能看到北上资金逆势加仓的身影,表现出一定的领先性,对于上周北上资金的表现,也使得投资者对后市有了不少期待。
近期A股持续缩量运行,两市成交金额已回落至2019年年初时水平,对此,有观点认为,大盘持续处于缩量运行格局,这是市场担心科创板会分流主板资金所致。
对于这种观点,该如何看待?首先,借鉴创业板经验,创业板开市交易,当时可能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分流效应,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开市交易时间点附近,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消退。至于创业板当时产生一定的分流效应,主因并不是来自交易层面。“主要因为在2016年以前,新股申购需进行打新资金冻结(T-T+4日冻结),可以看到,在创业板首批股票申购期间,冻结的资金规模平均达到发行规模的上百倍,由此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分流效应,导致市场交易不活跃,日均交易额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招商证券策略研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