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业投资数据去年的“逆势回升”,市场分歧较大。有认为是产业更新周期带动,具有可持续性;也有认为是短期环保设备更新、去产能行业恢复性增长带动,未来难以持续。
“去年制造业投资明显好于预期,跟前几年部分行业去产能、产业升级,带来投资的恢复性增长,以及部分新兴领域增长比较快有关。现在来看,恢复性增长的减弱,会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刘学智指出。
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毛盛勇指出,从投资的先行指标来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月份同比增长4.9%,这个数据去年全年是下降17.7%,还有新开工项目到位资金也保持小幅增长。
2月26日,国家发改委依据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2018年我国拟建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5.5%,初步预计2019年我国投资将呈现企稳态势。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投资成为主要拉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情况略有好转。具体而言, 2019年制造业和房地产将保持较快增长,基建投资有望保持中速增长。
不过,市场对于投资未来走势有不同的判断。汤林闽指出,制造业投资大概率会出现下行,无论从PMI跌破荣枯线、还是PPI指数的回落来看,制造业都面临着下行压力。不过未来随着2万亿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尤其七成为减税且减税重点向制造业倾斜,都能改善市场预期,对制造业投资有一定积极作用。
3月14日,一家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PPI难以传导到CPI,说明终端消费品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存在,制造业的投资整体难以有明显改善。
刘学智表示,部分工业品产值增速放缓、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等,都会影响制造业投资。减税降费能降低制造业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利润改善,但只有市场整体需求明显改善时,投资才能上来。
另一边厢,房地产投资的表现则继续超预期,而市场对于房地产投资后续走势依然分歧严重。
汤林闽指出,前2个月房地产投资之所以回升,可能跟开发商预期调控政策会走向宽松有关,但同期房地产销售、土地购置面积等出现了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是否持续还有待观察。
对于基建投资,外界普遍认为在政策作用下会继续小幅回升。3月14日,发改委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对记者表示,今年适度下调经济增速并扩大了调控区间,这实际上从需求侧为投资增长减负,投资增长的“弦”不用绷太紧,实现稳投资的目标即可。考虑到地方隐性债务化解的压力和稳投资的需要,将适度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比上年增加400亿元)、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实质性减税降费等,而且更加强调用市场化投融资方式促进稳投资,包括降低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比例、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以及有序推进PPP模式等。
刘学智指出,未来基建投资回升幅度有限,由于基数过大、从风险防范等考虑,很难回复到很高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