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各行业投诉情况看,2018年,在聚投诉平台,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含消费金融、网贷/p2p、小额贷款、助贷等机构)有效投诉量共计20.9万件,占投诉总量的66.4%,成为2018年第一大被投诉行业。
一年一度的3·15如约而至。在这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消费投诉及维权话题成为行业聚焦点。
纵观2018年,消费者投诉量处于攀升状态。根据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收到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124.96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0.74%。
那么,在2018年,哪些行业成为消费者的重点“雷区”呢?
“从各行业投诉情况看,2018年,在聚投诉平台,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含消费金融、网贷/P2P、小额贷款、助贷等机构)有效投诉量共计20.9万件,占投诉总量的66.4%,成为2018年第一大被投诉行业。”3月14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国内公益性消费投诉平台21聚投诉主编潘俊珺表示。
除了互联网金融行业之外,ofo小黄车以4926件投诉,成为2018年聚投诉平台上有效投诉量第一的商家。在这个榜单内,还有京东商城、天猫商城、淘宝网、智行、蚂蚁金服、尚德机构、苏宁易购、龙行天下、拼多多等商家。
时针转至2019年,过去的“坑”还在继续,新的陷阱已经显现。
互金占投诉“半壁江山”
对于互金行业而言,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自6月开始,P2P网贷平台密集出现爆雷事件。根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累计问题P2P平台总数为2121家,而在2017年末仅为1985家,2018年上半年仅136家P2P平台“爆雷”。其中,81.3%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形式的问题。
“雷潮”注定传导至消费者端。另一方面,潘俊珺指出,互金行业还存在暴力催收、利率畸高等问题。例如,在主打熟人借贷的借贷宝平台上,有用户投诉其纵容高利贷、恶性催收;2017年11月赴美上市的拍拍贷,也被用户投诉砍头息、利率过高等问题。
从聚投诉平台上的数据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投诉在总量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32.4%,跃升至2018年的66.4%。换言之,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诉案件,比其他所有行业加起来的还要多。
互金行业的投诉集中度,也体现为被投诉的商家排名上。“2018年有效投诉量TOP10的商家,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商家占了8席。其中,马上消费金融、闪银、玖富位列前三。”潘俊珺指出。
除了互金行业之外,2018年另一大投诉热点是共享出行,且几乎集中在共享单车乃至共享汽车不退押金的现象。
聚投诉数据显示,2018年,ofo小黄车有效投诉共计4926件,解决673件,解决率12.5%。其中,在2018年11月,ofo小黄车有效投诉量2533件,达到投诉峰值。这一数据也助推ofo成为非互金类投诉量最大户。
“上述数据的变化,与互联网时代‘野蛮生长’的行业热点的变化相契合——共享出行与互联网金融,恰恰是立法与行业监管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领域。”潘俊珺分析称。
不过,与新兴行业相比,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的网购行业,依然是投诉重灾区。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0万件,同比增长126.2%,投诉问题主要为: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