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被视为“中国新一轮金融开放元年”。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围绕资本与服务进一步加大了开放力度;另一方面,A股相继纳入了国际主要指数系列,进一步接轨国际资本市场。虽然去年国内主要股指遭遇震荡,但是外资布局步伐加快。
据资金监测机构EPFR最新报告显示,去年中国股票型基金实现资金净流入达到350亿美元,位居全球主要新兴市场榜首。同时,作为外资主要的A股配置渠道,沪、深港通全年交易活跃,外资借道北上资金净买入累计超过6400亿元,创新历史纪录。
新一轮开放
去年6月份,A股纳入了MSCI新兴市场指数正式生效,今年有望将纳入因子从5%提升到20%;另外英国富时·罗素指数以及美国标普道琼斯系列指数也相继宣布将A纳入各自指数范围。回顾全年投资情况,2018年成为了外资布局A股的大年。
EPFR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市场股票型基金实现资金净流入350亿美元,创下近年来新高,位居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榜首,几乎是同期印度市场股票型基金资金流入金额的两倍以上。报告分析指出,尽管去年A股指数表现不佳,但政府稳增长、抑制影子银行、在市场出现极端情况时出手稳定等举措一定程度上令境外投资者安心。虽然境外投资者意识到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但是组合覆盖全球新兴市场的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依然选择将其四分之一仓位投向中国市场。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旗下的私募管理人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去年10月份备案了首只产品“桥水全天候中国私募投资基金一号”,成为其发行的首只中国私募基金,目前正在运行。此外,富达、瑞银资管、富敦、英仕曼、惠理等超过20只外资私募已经登记备案,聚焦中国资本市场机遇。惠理集团发行首支境内私募证券基金时,彼时惠理集团投资董事兼中国业务主管余小波就表示,国际机构投资者对A股的配置仍然偏低,看好中国居民资产配置逐步从房地产向多元化资产类别转移,一系列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将持续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
在国际投资者最为关切的A股股票任性停牌问题上,沪、深交易所下“狠手”治理。去年年底,沪深两市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从减少停牌事由、压缩停牌期限、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停复牌监管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予以重点规范,堪称最严停复牌新规。
逆势布局
作为外资配置A股的主要渠道,互联互通市场在去年迎来沪、深港通同步交易的第二个完整交易年度,逐步放大话语权。据统计,去年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A股合计294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近五成,其中沪股通成为净买入主力,几乎翻倍。另外,QFII获批最新额度为1010.57亿美元。沪深港通主题基金去年也迎来了设立大爆发,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去年成立了合计17只沪深港通主题基金产品,主要以被动指数型基金为主,可统计口径的最新资产净值已经达175亿元,几乎是2017年的3倍。
从整体规模来看,外资已经成为角逐A股重要的机构力量。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份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中,持有股票资产达1.28万亿元,同比增加了约25%,成为仅次于债券的外资第二大资产配置。另一方面,外资持续加仓之际,国内主要机构却在收缩战线。统计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整体公募基金持股规模降至1.71万亿元,占基金资产总值环比下降。如果按照天风证券统计,去年北上资金与QFII组成的外资在A股流通股占比几乎与保险社保持平,仅次于主动公募基金,成为A股第二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