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A股市场仍旧阴霾密布。而1月3日,30多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减持股份的相关公告,更似一声惊雷,令本就脆弱的市场神经愈加紧绷。
“前有杠杆资金爆仓,后有‘大小非’减持离场”,尽管估值接近历史底部几成共识,但风险是否完全释放则见仁见智。
其中显见的风险就涵盖了1月份的大小非解禁高峰。尽管上述公司在披露股东减持计划后,交易所已对相关部分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但二级市场反应显然更加激烈。
1月3日,已公告股东减持计划的新疆火炬(603080.SH)、鹏鹞环保(300664.SZ)两家公司双双开盘跌停。
“二级市场股价跌停的情况我们之前也有考虑,也跟两个计划减持的股东沟通过。公司有相应的股价稳定预案,根据股价波动的情况也会及时公告和披露相关情况。”1月3日,鹏鹞环保董秘办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多家公司抛出减持计划
鹏鹞环保1月3日公告称,股东CIENA ENTERPRISES LIMITED以及卫狮投资因资金需要拟分别清仓减持9347.08万股和5270.1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分别为19.47%和10.98%。
去年三季报数据显示,两家公司分别为鹏鹞环保的第二、三大股东,均为IPO前取得的股份。此次两家公司减持的方式包括协议转让、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
“我们就是接到了股东的减持通知进行公告,股东方面解释的主要原因还是投资周期已经比较长,也是根据股东自己的计划情况,比如说上层的基金要清盘,所以相应的对外投资也要收回。对公司未来情况的看法并没有具体表示。”鹏鹞环保有关人士表示。
同样抛出“清仓式”减持计划的还有新疆火炬。
根据公告,其合计持股17.19%的股东九鼎投资因自身资金需求,旗下七个机构股东拟减持共计不超过2432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7.19%;合计持股9.09%的股东君安湘合及王安良因自身资金需求,拟减持共计不超过128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9.09%。
几位股东拟减持的股份全部来源于新疆火炬IPO前取得的股份,并在1月3日解除限售。
刚解除限售即宣布减持,新疆火炬的这波操作迅速引发监管关注。
当日披露减持计划后,上交所随即向新疆火炬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其相关股东说明拟在短期内减持其所持全部股份的主要考虑,核实相关股东在IPO前投资上市公司时是否已有明确的退出安排,以及本次减持计划与该退出安排是否一致;是否考虑了短期内完成减持计划的实际可行性等。
1月3日,新疆火炬方面回应本报记者称,“减持是股东自身资金需求,交易所已关注公司股东减持的情况,我们正在与各位股东积极沟通,近期将会以公告的形式回复”,关于市场反应则未做更多回应。
此外,南京熊猫(600775.SH)、龙大肉食(002726.SZ)、八菱科技(002592.SZ)、龙马环卫(603686.SH)等上市公司也在同期发布股东减持公告。
其中南京熊猫持股9.01%的股东中国华融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827.6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龙大肉食的股东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则在减持公司股份的约2%后,继续计划减持2.12%。
据本报记者梳理,截至发稿,1月3日晚间,又有易明医药(002826.SZ)、麦捷科技(300319.SZ)、宝色股份(300402.SZ)、雄帝科技(300546.SZ)等公司发布股东股份减持预披露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