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A股市场震荡回落,但养老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外资等长线资金加速入市。业内人士认为,长线资金入市将给市场格局带来深远影响:长线资金有望成为市场的“压舱石”,提升机构化程度,加速推进社会责任投资,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未来在投资中,上市公司基本面将越来越受重视,内生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将成为关键因素。
展望2019年,随着职业年金、养老目标基金、税延型养老保险、外资等长线资金入市,其动向将更引人注目。
长线资金日趋壮大
“长线资金入市最早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主,现在逐步扩展到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领域。”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于洪表示,长线资金逐步成为影响资本市场的关键力量。
2018年以来,多项政策都在引导、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尤其是养老目标基金、税延型养老险、职业年金和外资等。8月6日,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标志着公募基金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迈出重要一步。长远来看,养老目标基金有望为市场带来大量长期资金。截至12月25日,已有9只养老目标基金入市运作。
从海外经验来看,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援引相关数据指出,美国第三支柱的IRAs账户中,公募基金资产占比高达47%,约为3.7万亿美元,其中有超过2万亿美元投在股票型基金。可见,未来养老目标基金的进一步入市充满想象空间。
中短期来看,作为第二支柱的职业年金亦不可忽视。多地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受托人、托管人、投管人等评选结果已经出炉,职业年金入市时间渐近。相关测算显示,职业年金覆盖4000余万人,平均每年缴费约1500亿元,自2014年10月开始运作,初始资金近7000亿元。相关要求规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权益资产上限为30%,若按企业年金的运作经验来看,预计会有千亿资金进入股市,此后每年可能还有数百亿增量资金入市。
此前银保监会发布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也有助于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目前相关产品已开始发售。
A股市场长线资金“扩军”是大势所趋。展望2019年,中泰证券策略研究笃慧表示,预计外资带来的增量资金规模约为8000亿元,养老金体系带来约500亿元至700亿元,保险资金带来约1300亿元。
重塑行业生态结构
长线资金入市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规模和容量扩大,还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健性和有效性。未来行业格局将迎来变革。
2018年A股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虽然各主要指数屡创阶段新低,但整体仍呈现一定结构性特征,业绩相对占优、估值较低的股票表现更优,而业绩较差、估值高的股票则相对表现更差。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结构性特征反映A股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改变,价值投资成为主流,投资理念更成熟的长线资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泓德基金研究部副总监秦毅表示,随着长线资金的入市,未来基于企业基本面分析的价值投资将逐渐成为主流,寻找好行业中的好公司将逐渐成为机构投资的共识。资金压舱石加量 A股投资格局生变,不仅如此,市场和长线资金将形成正向反馈。“除了引导A股进一步向成熟市场靠拢外,长线资金促使资本市场更有效的定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市场更稳健、规范和高效运行。”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指出。
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长线资金带来了更多增量资金;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倒逼金融机构增强竞争力,也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