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个急需“补血”的年份,面对资本约束的日趋严格以及自身资本的快速耗消,从年初到年末,各家上市银行资本补充的动态不断更新。单笔千亿元的再融资事项屡屡上演,资本补充的方式更是各式各样,将上市公司资本补充渠道方面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进入12月份以来,上市银行再融资公告更是如雪片般飞来,上演了一出再融资版的“超人总动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市银行再融资方案不断出现,且监管部门也多次核准了再融资申请,但还是有一些银行再融资方案受到市场关注:先有南京银行定增被否,后有华夏银行定增被监管就包括资产质量等多个问题进行问询。
2018年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今年年底,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达到11.5%、9.5%和8.5%,其他银行分别达到10.5%、8.5%和7.5%,这一数值较2017年年末又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面对新的资本监管指标,各家银行资本补充的需求强烈。此外,信贷的必然性扩张以及理财子公司的设立等多重因素也使得银行“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急需“补血”。
正因如此,各家银行通过再融资进行资本补充的需求空前强烈,以期在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完成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重要任务。记者根据相关公告统计发现,今年以来,上市银行披露和已实施完毕的再融资金额合计已逾8000亿元。
而上市银行的再融资方式也是花样繁多,其中既有定增、非公开发行优先股,也包括了可转债及二级资本债的发行。
2018年,不但上市银行再融资总规模创出新高,单个银行的再融资规模同样是水涨船高,单笔上千亿元的再融资项目也是屡屡上演。今年7月份,农行定增募资1000亿元实施完毕,该行也创出了A股史上最大规模定增纪录。
记者发现,国有大行再融资力度最大,农行、工行、中行的再融资规模均达到了千亿元。除了农行,工行、中行再融资方式均为非公开发行优先股,拟募集资金均为1000亿元。交行募资600亿元的可转债发行计划也于日前获得通过。此外,去年年末,建行刚刚实施完成600亿元优先股发行。
记者发现,相比于大型银行,上市的地方银行对于再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似乎更青睐于可转债。据了解,今年以来,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江阴银行以及张家港行均披露了发行可转债计划,融资金额均在20亿元至30亿元之间。
此外,除了定增、优先股用来补充一级资本外,近期,多家商业银行密集发行二级资本债。记者据统计数据,上市银行二级债募资金额已达4000亿元。
上市银行再融资热,似乎正随着年末的到来而愈发高涨,并在12月份达到了高潮,出现了多家上市银行连续披露再融资公告的场景。
12月3日,贵阳银行公告披露拟定向发行5000万股,再融资不超过50亿元。此后,多家上市银行再融资方案接踵而至,12月8日,宁波银行披露了修改后的非公开发行方案。在最新披露的预案中,宁波银行对定增规模进行了缩减,由原先不超过100亿元调整为80亿元。显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为了顺利完成定增,该行将再融资规模进行缩水以期提升成功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