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已经有800万左右的个人所得税(下称“个税”)纳税人开始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未来的几周里,还将有几千万人加入这一队伍。这些信息多数将通过各个公司上传到税务部门信息系统,成为2019年1月缴纳个税的依据。
同一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详细介绍国务院印发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减税,几乎成为本次个税改革的代名词,一年至少3200亿元的减税额度分到1.8亿多人手里。不少工薪族将发现自己将不再交个税,或是少交几十、几百、几千甚至更多。
个税减税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意义。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不到半年就全面推开的个税改革,体现了税制的公平合理,强化收入的调节分配功能:首次引入的综合税制让几项劳动所得税负相同;起征点提高和三档低税率范围扩大,意在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而专项附加扣除让减税力度与家庭支出程度挂钩。
“更为关键的是,个税改革推动了税收征管模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纳税人需要申报纳税汇算清缴,直接跟税务机关打交道。这将推动个人纳税意识加快觉醒,更加关注财政收支,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治理。同时,个税改革也将倒逼政府部门协同治税,这些都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真正发挥财税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施正文说。
减税“三支箭”齐了
对个税纳税人来说,这次个税改革的核心就是减税,减税有“三支箭”: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收入起征点从3500元提至5000元;个税7级超额累进税率的前3档(3%、10%、20%)税率适用范围成倍扩大;新增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大病医疗6项专项附加扣除。
今年10月起,普通工薪族已经享受到起征点提高和新税率带来的减税效果。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个税改革实施首月(10月份),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超过6000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税。
相比于大家都能享受到的起征点提高和新税率,按个人或家庭实际支出才能享有的专项附加扣除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随着近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等重磅文件的公布,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范围、条件和操作手法越来越清晰。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刘蓉告诉第一财经,随着专项附加扣除的引入,个税扣除标准将显著提高。对于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或房租支出的青壮年人群,引入专项附加扣除后,个税扣除标准将提至9000元/月甚至更高。扣除标准的提高,意味着个税负担减轻,社会整体福利将有所提升。
为了能让纳税人真正在明年1月享受到这些专项附加扣除,在24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刘丽坚归纳了三步走办法:一是对条件,二是报信息,三是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