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条件,即将自己的个人情况与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对照一下,看看是否符合扣除的条件、符合几项。比如子女是否处于受教育阶段,老人是否已经达到60岁,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有没有贷款买房或者租房等。
报信息,即无论纳税人是选择在扣缴单位发工资时享受扣除,还是选择在次年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都仅需填写并报送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即可。
留资料,即专扣办法中规定了部分扣除项目需要纳税人留存必备资料,留存资料不需要提交,申报时既不需要给税务机关,也不需要给扣缴单位。
在上述吹风会上,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罗天舒表示,为保证1月初发薪的单位职工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税务部门已经提前对这些单位的情况进行摸底和点对点的精准培训辅导。据初步统计,大概有20万个单位涉及到1月初就要发工资,现在已经有800万左右的纳税人开始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此前财政部测算,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后,纳税人将从约1.87亿人降至约6300万人。这意味着未来还将有5000多万人需要填扣除表。
如果1月来不及填写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也不用担心。刘丽坚表示,晚报可以补扣。如果纳税人在领取1月份工资前忘记申报,可以在2月或以后月份申报后,一次性补扣。一次性补扣不完的,可以在以后月份工资中继续扣。少扣的则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申请退税。
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认为,个税减税将增加居民实际收入,收入多了,大家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自然就会增强,这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治理现代化
在施正文眼里,这次个税改革意义不只是减税,更多在于个税公平性得到提升,能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他说,本次个税改革是自1980年个税法设立以来,历次个税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次,重塑了个税现代税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整个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后,在众多税种中,对个人收入直接征税的个税能发挥收入分配调节作用。
“以前,中国采取的是分类所得税制,最大的问题是公平性不够、收入调节力度不大,个税也沦为工薪税,人们对收入公平性期待日益迫切。此次个税改革在这方面迈出关键一步,首次引入综合计税,初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体制。”施正文说。
这次个税改革,首次将以前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稿酬统一为综合所得,采取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确保这四项收入适用相同的税率,而非此前不同的税率,这体现了公平性;综合所得收入起征点提至5000元,较七年前设定的3500元有明显提高,考虑了通货膨胀等因素,也更公平;新税率中适合中低收入者的低档税率范围扩大,目的也是让中低收入者少交税,也体现了个税在收入分配调节方面的公平性;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引入,真正从支出端考虑个体差异,支出项目越多享受扣税额越高,更加公平。
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个税改革不仅仅是税制改革,它还对提升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的意义。
他表示,以前个税都是代扣代缴,绝大部分纳税人不跟税务机关直接打交道。而现在,纳税人需要自己申报个税,真实、全面、准确地填写相关扣除信息,如果收入来源多一些,第二年还需要直接去税务局进行汇算清缴,直接与税务机关打交道,这是征管体制的深度变革。
“在这中间,纳税人需要更诚信、更深刻地理解有相应的权利义务,而当你亲自把真金白银交给税务部门后,纳税人意识将更快觉醒,将更加关注政府财政收支。纳税人也将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这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施正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