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此前报道称部分券商已收到科创板相关规则制定征求意见函,最新的消息是证监会、上交所召集一些券商沟通制度设计安排,市场对此进行了各种演绎和解读,孰真孰假,暂时难以分辨。不管怎么说,科创板正向我们走来,却是板上钉钉的事。至于科创板以什么样的姿态走来,缺乏细则描述之下,只能说她是一个朦胧的倩影。
制度创新、填补目前A股的空白,可以说是万众瞩目的期待。发行的注册制是其中最备受关注的焦点,自从主板的注册制改革被打乱了节奏之后,在拟设立的科创板重提这一发行方式,等于说重启了这一制度改革,尽管此次只是在新设的科创板中施行,但这将更有利于发挥以往渐进式改革的经验(风险小收益大),即取得成功经验之后再在其他板块中推广。当然,与此相配套的制度,此前笔者已大而化之地归结为两点:一是市场的诚信保障;二是法治的环境。而这两点目前也是主板市场一直想解决的难点。
至于目前A股市场存在的空白点,就是企业未盈利和同股不同权的上市问题,大量优质的科创企业(如BATJ)的境外上市,A股投资者无法享受其新经济成长的硕果,正是由于A股上市门槛对这些问题有严格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憾事。憾事如果能借科创板的开设而消除,对A股投资者来说,当然是要乐享其成的事,因此A股市场闻声立即形成“科创概念”,也就顺理成章。只是这也是A股的固有习气,有枣没枣打三竿子再说,最终这些概念股究竟是真受益还是假受益,也许只有炒作消停之后才能“水落石出”了。
酝酿阶段的科创板,戴着靓丽的光环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凡事也不能只从好的一面去臆想,纯从二级市场操作的角度,如果一个制度先进的市场和一个制度相对有所欠缺的市场让我们去选择,那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设想科创板的诚信和法治得到制度的有力保障,发行注册制,交易T+0,与成熟的股市接上了轨,投资门槛却能跟主板一样,以目前A股投资者的偏好,主板的资金、至少是眼下创业板的资金能不因此出现大失血?而如果像新三板那样设定了过高的投资门槛(投资者保证金不低于500万元),那么科创板的交易流动性又如何得到保障?因此,科创板的制度创新和投资门槛如何平衡?这将是一个需要细加思量的问题。而这,也将是投资者在关注科创板设立的进程中需要细心留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