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连续45个月正增长的股票质押,终于在11月迎来首次环比下降。
记者统计发现,参照中证登数据,截至11月末,A股全市场质押股数达6406.53亿股,环比下降0.37%,是2015年2月以来首次环比下降,打断此前延续45个月的连续增长态势。
个股层面,有24股在11月进行了较大量的质押解除,解除质押的股权比例超10%。不过,就全市场而言,大规模的质押解除行动尚未出现。
据记者统计,仅就解除质押行动来看,11月A股共解除质押164.1亿股,环比增加15.05%,只是年内正常水平,与9月大致持平,低于8月的201.98亿股。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纾困基金已经陆续资金到位,但由于纾困基金落地需要一段时间,大规模的解除质押行动还需等待。
打断45个月质押升势
从2015年起,股票质押风险已反复被监管、机构和媒体所提示,但回顾质押数据仍让人有点意外:质押股数在此前的45个月里一直在保持正增长,无一月下降,连回调都没有。
相较于市面上常用的质押市值,质押股数是更稳定的观察指标。
较明显的例子是,质押市值在今年3月末曾达到6.41万亿元的峰值,后续由于股价持续走弱,质押市值快速下降到4.5万亿元,但并不能认为质押风险有所下降,恰恰相反,此时质押风险随着股价下跌而不断上升。
参照中证登数据,记者统计出2015年以来每月月末的质押股数。
数据显示,从2015年1月末至2018年11月,全市场股票质押数量以月均2.35%的速度增长(算术平均),从2015年1月底的2160.38亿股质押股数增长至2018年11月末的6406.53亿股,增长幅度达196.55%。
同一期间,A股质押市值从2.73万亿元增至4.53万亿元,增幅为66.16%。
回顾47个月的历史数据,2016年是股票质押股数的重要增长年。
在借助2015年的牛市势头后,A股质押股数在2016年1月末冲破3000亿股关口,达到3026.56亿股,不久又在2016年9月底冲破4000亿股关口,达到4133.76亿股。两个时点的对应质押市值分别为3.68万亿元和5.03万亿元。
进入2017年,质押股数增势虽有所放缓,但整体仍在延续,全年月均增速达2.04%。其中,2017年6月底,质押股数突破5000亿股,达到5161.56亿股,质押市值5.73万亿元。
2018年以来,虽然股市表现前高后低,但质押股数却一路上升,终于在2018年3月底突破6000亿股,达到6002.86亿股,估算当时的质押市值达到6.41万亿元。
增长态势在上月终于被打断。
据统计,截至11月末,A股全市场质押股数达6406.53亿股,环比下降0.37%,是2015年2月以来的第一次环比下降,不过,受股市回暖影响,整体质押市值却环比上升。
质押股数为何下降?
尽管股票质押存量首次出现月度下降,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大规模的质押解除行动并未在11月出现。
据记者统计,以上市公司公告为统计维度,仅统计解除质押行动,今年来累计解除质押1774.85亿股,平均每月解除质押161.35亿股,这个数字可视为年内正常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统计仅为公开宣告的解除质押行动,不考虑新增质押,也不考虑股东的借新还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