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0月以来,A股市场政策暖风频吹,重组并购也在此期间得到进一步的“松绑”。11月份,首次披露重组并购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和交易金额双双环比增加,11月份并购重组上会的19家公司更是以100%的通过率成功过会。分析人士表示,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并购重组市场的秩序基本建立,投资者可关注今年重组并购的长线掘金机会。
11月份重组并购100%过会
本周一,证监会官网披露本月首次并购重组审核结果,三毛派神和中原特钢均获有条件通过。三毛派神拟以22.19亿元的价格“吞下”实际控制人甘肃省国资委控制的工程咨询集团100%股权。这份收购从交易规模来说可谓是“蛇吞象”,同时又属于跨行业并购,但并购重组委员会还是给予了通过,仅要求三毛派神对交易完成后的整合管控措施等进行补充及修改。无独有偶,中原特钢也是跨行业重组并购,“用钢铁换金融”,同样获得通过。
据数据统计,11月份首次公告重组并购计划的上市公司有279家,相较10月份224家增加了55家。其中,已披露的并购重组交易金额也大幅上升。10月份A股市场新增重组并购的交易金额仅622.87亿元,而11月份的交易金额高达804.58亿元,环比增加29.17%。
更为难得的是,重组并购的过会率在11月份达到了100%。据天风证券研报数据,11月并购重组上会的19家公司全部获准通过,而10月份并购重组上会的通过率为85%,9月份的通过率则仅有70%。同样地,11月重组并购上会的数量明显增多,10月份也有20家,但今年1~9月平均每月并购重组上会的数量不到10家,其中8月份上会数量甚至仅有5家。
证监会持续为重组“松绑”
自10月份以来,有关并购重组的政策可谓是暖风频吹。10月份,证监会推出“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开启绿色通道。此后证监会表态,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11月份,证监会又对重组并购中募集资金,并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的信息披露要求更加弹性。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在2015年-2016年,并购重组市场出现众多不规范、扰乱市场的行为,例如金刚玻璃重组估值过高、西藏旅游意图“蛇吞象”跨界并购等,证监会因此对“控制权变更”、股份转让等期限,并取消借壳上市的配套融资加以严格限制,以此打击市场“忽悠式重组”。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并购重组市场的秩序基本建立,违规活动减少,有关部门因此出台了一系列为市场“松绑”的政策,包括允许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时募集资金,对所募资金使用方向上放宽管制,以及对重组并购信息披露的简化,充分发挥市场博弈机制等。
银泰证券投资顾问徐春晖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已很难有“忽悠式重组”的生存空间,此前搞“忽悠”的公司在今年以来的大盘波动中很多都出现了“爆仓”。
此外,监管层事实上还对传统产业的重组并购升级,以及新兴行业通过重组并购上市持以鼓励的态度。如2017年12月份,发改委便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转型升级的意见》,今年2月份,上交所也发布了《2018年重点支持新技术、新业态通过并购重组进入上市公司》的文件。信达证券研报表示,为促使国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重要的一步,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对污染企业的改造以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等方面。
国企背景重组股可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