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旨在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
国务院新闻办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国务院新闻办的相关负责人,对中美经贸摩擦相关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9月25日,国新办就《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美国进一步对价值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这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个别行业和地区受影响还会比较大。但综合来看,尽管影响不可避免,但风险总体可控,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通过扩大内需促进高质量发展来对冲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经济总量达到12.7万亿美元,对外出口2.26万亿美元。“2000亿美元在我国的出口总量当中仅占到8.8%。”连维良介绍道,如果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对增加值的影响还会再小一些。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门类齐全,构成多元,不同部分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替代,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往往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弹性和韧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贸易战带来的影响是存在的,不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有应对冲击的足够能力。2017年经济增长中内需贡献超过90%;贸易依存度下降到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仅就经贸摩擦本身来说,这种冲击是有限的。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作用日渐突出。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十五条有力有效的措施,着力促进消费优化升级、释放潜力。
“中国经济内需也有很大潜力,我们有近14亿人口,超过发达经济体的人口总量,年人均国民收入近9000美元,而且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连维良指出。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所以有很多短板、弱项,因此增加投资的潜力也很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所副研究员彭波分析称,庞大而有活力的国内市场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独一无二的有利条件。2017年,我国总人口为13.9亿,美国为3.2亿,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3倍。数据显示,近年来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趋于上升。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面对当前经济环境要做到“六个稳”,即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对于如何在“六个稳”政策指引下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连维良介绍,应对措施具体归纳起来是三个更加:一是更加有效地扩内需、补短板,二是更加有效地减负担、优环境,三是更加有效地调结构、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