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药明康德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根据此前公司公告,本次药明康德发行的H股股数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至15%(超额配售权执行前),并授予承销商(簿记管理人)不超过前述发行的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
作为备受关注的新经济公司,药明康德5月在A股上市后,连续走出16个涨停,总市值最高突破1300亿元,目前市值超过900亿元。
已经在A股上市,又有亮眼表现的药明康德,为何还要在H股上市?它现在的业绩表现如何?
优秀财务有所褪色
据悉,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以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RO)起家,向全球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研发、研究生产服务。
2007年8月,药明康德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2015年12月,药明康德完成私有化,后其旗下大分子生物药的业务——药明生物(78.3, 1.95, 2.55%)被拆分,于2017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目前总市值接近900亿港元。 药明康德曾在中报中表示,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及临床CRO业务的增速。
此外,巴菲特选股策略的精髓,在于重视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尤其是净资产收益率(roe)。巴菲特给这三个指标设定了标准,也就是毛利率要高于40%,净利率要高于5%,净资产收益率要高于15%。
而从财务指标来看,药明康德的上述三个指标绝大多数超过了选股标准:2015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别为34.37%、40.59%、41.72%及39.83%,净利率为14%、18.33%、16.7%和29.58%,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则为14.45%、29.1%、21.14%(注:2018年数据未显示)。
缘何又上市
据了解,药明康德今年5月8日才在上交所上市,不到两个月,其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9月4日,其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受理。而今,正式进入了港股上市流程。
刚刚在A股发行股票融资完毕,不到两个月又计划在H股发行,并且行动如此迅速,药明康德究竟为何要这么做?
对于发行H股一事,药明康德此前曾表示,拥有“A+H”双融资平台,将使得海内外的投资者以及海内外客户更加直观快速的了解公司,有效树立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形象,快速提升公司国际知名度;同时,“A+H”双融资平台将为公司今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持,从而使得公司在全球范围的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
此前,药明康德在A股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项目投资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药明康德在公告中称,H股的募投资金主要将用于扩大运营规模、项目投资建设、收购兼并、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一位医药界人士对记者表示,上市的原因大多是融资需求和名气需求,而对于药明康德,H股上市,为了扩大影响力的可能性较大。
因为药明康德并不缺钱。
从现金流来看,其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净额一直为正,2016年末和2017年末都超过17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都接近25亿元。
而在A股募集资金后,药明康德更是不缺资金。6月5日,其甚至发布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将募集资金的70.41%用于购买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