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近期市场持续回调,但宏观及政策层面的积极因素在持续累积,正面因素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值得期待。
我国经济“稳”的特征更加鲜明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表示,可以用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三句话概括当前中国经济“稳”的特征。
总体平稳,体现在四大宏观经济指标表现稳定。增长稳,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稳定在6.7%至6.9%区间;就业稳,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1%,继续稳定在5%左右,1至7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0万,完成全年就业增长目标的80%;价格稳,1至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稳定在4%;国际收支稳,1至7月份经常项目保持顺差,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从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看,中国经济呈现出鲜明的稳的特点。”宁吉喆说。
稳中有进,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去产能主要任务如期完成,上半年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6.7%,和发达国家相当;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均有效推进。二是三大攻坚战有序推进。经过努力,我国企业负债率持续下降,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明显进展;扶贫资金全部下达,执行情况良好;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取得明显成效。三是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进一步成效,企业居民办事更加便利,国有企业改革、重点行业改革、财政金融改革持续向深入推进。四是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大幅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同时加强外资规范管理。1至7月份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对外投资比去年明显回升。
稳中向好,可以从四个方面看。首先是结构优。服务业增长继续快于第二产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消费增长快于投资,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业内部,制造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增长;服务业内部,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一般服务业增长,1至7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其次是效益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22.6%。企业效益改善带来财政收入增长,1至7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三是环境改善。前7个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8.9%。四是居民增收。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跑赢人均GDP6.2%的增速;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
宁吉喆:经济积极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宁吉喆说,考虑到稳中有变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提出六个“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也代表着下半年的政策方向。
稳就业,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在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和国内结构性矛盾凸显下,就业面临着新的压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虽然中美经贸摩擦尚未过多直接体现在就业流失上,但要未雨绸缪,防范这种情况发生。把工作做细做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就业。”宁吉喆说。
稳金融,中国金融高度市场化,对经济变化和外部影响非常敏感。要把稳金融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和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的外汇市场也是稳定的。”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