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要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
本次国常会议提出扩内需政策,是年内的第二次。第一次是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扩大内需。而本次提出的时点更加重要,因为二季度数据出炉,GDP增速放缓,投资增速和工业增速不及预期,急需政策明确未来方向。
特别是今年以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与以往不同,受到融资收紧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在外部冲击和国内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有必要通过宏观政策进行对冲,避免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互相传导和放大。所以,扩内需政策的必要性大大提高,特别是国常会议还提到引导金融机构利用降准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等,引导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这也代表了目前经济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有利于控制经济下行和企业违约风险。
结合公开市场操作来看,7月23日央行开展5020亿元1年期MLF操作,操作利率维持3.3%不变,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净投放3320亿元。上周,央行开展MLF完全对冲操作,意在对冲月中时点缴税缴准等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环境的影响,缴税高峰和缴准时点结束后,货币市场已然恢复偏松环境,而本周3700亿元逆回购到期亦算不上大额回笼,本次巨量操作可谓稍显意外。在银行资金面整体偏松的环境下开展大额投放,对长期流动性环境的呵护意图料高于短期资金面的维稳考虑,后续流动性环境宽松可期。
年初以来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在流动性紧张局面的逐步纾解过程中不断的得到确认,本次央行大额超预期操作MLF再次确认货币政策宽松,加之国常会再次强调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我们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已经开始部署,宽货币在向宽信用转变,去杠杆向稳杠杆扩内需转变,市场的风格也将随之出现变化。
对于A股市场来说,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是利好,未来可能得到宏观数据进一步支撑。前期信用风险对股市的压制随着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得到一定缓释。本次MLF大额操作进一步确认了货币政策宽松,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过程中需要基建或房地产等领域承接信用扩张,而监管对非标投资的放松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能为地方政府基建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抬升市场对基建投资拐点来临的预期,建筑、钢铁等周期行业受益最为领先和明显,螺纹钢等黑色大宗商品上涨动能较为充沛。